多尔衮已经是皇父摄政王了,为什么不篡位? 有人说这是因为他没有儿子。 多尔衮

丰丰谈历史 2024-11-20 22:03:58

多尔衮已经是皇父摄政王了,为什么不篡位? 有人说这是因为他没有儿子。 多尔衮没有儿子,也就意味着,他费老大的劲,冒着八旗内斗、大清可能坐不稳江山的风险,好不容易把皇位抢到手,最终却只能把皇位传给养子,也就是他同母弟弟多铎的儿子多尔博。 多尔博可能还会效仿明朝的嘉靖皇帝搞出个大礼议,将来只认生父多铎,不认他这个养父。 既然如此,顺治皇帝也是侄子,多尔博也是侄子,何必为了一个侄子,去抢另一个侄子的皇位呢? 可问题是,侄子和侄子,是不一样的。 在真实的历史上,多尔衮没有篡位,顺治依然对他恨之入骨,在他死后把他开除宗籍,甚至有记载说把他挫骨扬灰。 他唯一的女儿也下落不明,不知道有怎样的人生境遇。 可如果他篡位之后传位给多尔博这个侄子,那就不一样了。多尔博一定对他这个养父兼伯伯感激不已,可能还会给他上一个祖之类的庙号。 退一万步说,就算多尔博效仿嘉靖搞出大礼议,那嘉靖也没有剥夺明孝宗和明武宗的皇位啊,只是把自己的生父也追封成皇帝而已。多尔博就算再尊自己的生父多铎,多尔衮也是板上钉钉的皇帝,他的女儿也是公主。 多尔衮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知道顺治皇帝对他恨之入骨了,非常后悔当年没有争夺帝位到最后一刻。 他之所以到死都没有当皇帝,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时机不对。 我们来看看,多尔衮看起来离皇位很近的3次,都是怎么错过的。 第一次,是多尔衮的父亲清太祖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 有些史料记载,努尔哈赤临终前想传位于多尔衮。 可问题是,这不是清朝官方史料。而从清朝留下来的原始史料和档案来看,多尔衮是同母三兄弟里最不受宠的那个,而且年纪又小,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几乎为0。 历史学家大多认为,努尔哈赤临终前没有指定继承人,皇太极是贝勒们一直推举继位的。 第二次,是多尔衮的哥哥清太宗皇太极去世的时候。 皇太极死得太突然,没有来得及留下关于继承人的遗诏。战功赫赫的多尔衮,和皇太极那战功赫赫的长子豪格,就皇位展开竞争。 但豪格的支持力量,远胜于多尔衮。 豪格有自己的正蓝旗,和皇太极留下的两黄旗鼎力支持,此外两红旗和镶蓝旗虽然中立,却也偏向于豪格。 而多尔衮只有他们同母三兄弟的两白旗作为后盾,其中占两白旗一半的同母弟弟多铎还不是全力支持他。 诸王在崇政殿开会选新皇帝的时候,皇太极留下的两黄旗将士更是拿着武器包围了崇政殿,号称只要他们选的不是皇太极的儿子,就要血溅当场。 在这种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多尔衮能推年幼的福临上位,为自己争取到摄政王之位,已经很不容易了。 他这次没有当上皇帝,单纯就是实力不济。 第三次,是多尔衮当上皇父摄政王之后。 当时爱新觉罗德高望重的老族长代善死了,顺治皇帝战功赫赫的大哥豪格死了,此前和多尔衮对抗的两黄旗,也有不少大臣投向了他。 可以说当时多尔衮就是清朝实际上的皇帝了,只差一个虚名。 他如果想要皇位,年少的顺治皇帝恐怕没有还手之力。 可是就在多尔衮志得意满的时候,发生了两件大事,打破了他的帝王梦。 第一件事是山西大同的姜瓖起兵反清。 自从多尔衮入关以来,到处都是反清的人。可是姜瓖反清给多尔衮的打击最大。 因为姜瓖所在的山西大同离京城太近了,直接威胁到京城的安危。而且姜瓖一起兵,大部分山西地区都云集响应,声势浩大。 多尔衮自进入京城之后第一次出征,还气急败坏地派出了当时京城附近的好几个亲王郡王上阵,用了快一年的时间才抓到姜瓖。 这让多尔衮焦头烂额,没空想夺位的事。 正在多尔衮在去大同打仗的路上,京城又传来噩耗。这是多尔衮遇到的第二个重大打击。 他的同母弟弟多铎,因天花去世了。 在史书记载当中,多铎对多尔衮夺位的态度暧昧不清,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多尔衮最得力的助手,最能信任的人。 多铎一死,打仗打到一半的多尔衮不得不迅速撤回京城坐镇,并且悲哀地发现,由于自己的同母哥哥阿济格实在是太不靠谱,他放眼望去,整个宗室已经没有能交托后背的人了。 而且多尔衮的身体一直不好。多铎死了,多铎的儿子又还小,连战场都没上过。 多尔衮要是夺位后不久就死了,谁来稳住局势呢? 在这双重打击之下,当上皇父摄政王之后的多尔衮,实在是心力交瘁,没工夫去筹划夺位的事了。 甚至有人觉得,他已经放弃当皇帝了。因为他开始给顺治皇帝找皇后,按照清朝人的观念,皇帝大婚,就可以亲政了。 而仅仅过了一年多,多尔衮就从马上摔了下来。 如果他再多活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会不会夺位,已经永远没有答案了。 那么你的看法呢?

0 阅读:0
丰丰谈历史

丰丰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