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锡(1446年—1512年),壮年时期应该是明代弘治到正德时期的人
他写的「中山狼传」非常明显是一篇隐喻小说
请注意这里面的人物有四个:
赵简子,是君王,他要猎中山之狼
东郭先生,是墨家传人,他奉行兼爱
老子,自然就是道家创始人了
中山之狼,按文章里老子的评价,非常明显指的就是儒家了,老子说你既然是儒家人,应该遵循儒家的教义,但是狼没有遵循
所以,诸位,这已经非常明显的指出了儒家本色了,「性贪而狠,党豺为虐,背恩负义,言行不一,并无父子」
诸位,这个评价和唐代玄奘对以色列和耶路撒冷的评价非常一致了,只是唐代它们位于葱岭以西400公里的位置,今天的塔吉克斯坦境内
为什么并无父子呢?现在我们也已经知道,女性血缘才是真正的线索,父系都是工具罢了,随时可以改姓换名,抛弃并重新寄生
老子怎么救墨者东郭的呢?
大家也可以学习一下: 「将计就计,引匕刺狼,以救天下人,使君子之道兴」
原文如下:
丈人笑曰:「禽獸負恩如是,而猶不忍殺。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從井以救人,解衣以活友,於彼計則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類乎?仁陷於愚,固君子之所不與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舉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棄道上而去。
马中锡要用如此隐晦的方式,可见当时儒家已经非常得势了,「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兴也」,而他之死,应该也是被儒家诬陷的了,与他同时期的儒家名人就是王阳明了
.
6689
儒家之道治盛世,不治群狼之势。
6689
儒家之道适合治家之格,就像国家的道路系统,你把他当自卫武备的系统,自然不配合。儒家之道并不适合照搬照抄,任何事情照搬都是大失之像。
6689
这要是放在当时国际环境的话,淸就不一定这么快未落了。
6689
为了保持道义舍身取义,是被动而不是主动,所以儒家失势就是群羊之势,只有被吃掉的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