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的控制论原名很可能是「扌舵论」,它原本很可能像名学,辨学,历学,算学,群学,

墨者在此 2024-12-01 04:00:37

维纳的控制论原名很可能是「扌舵论」,它原本很可能像名学,辨学,历学,算学,群学,心学,计学一样,是一个字的学科,只是它是一个新造的字,而这个字后来没有人认识,于是被人用「控制」二字代替了

在1962年中文版的「控制论」中,作者已经提及了他们起名的方法和原因,它是来自先秦时期的一个字,这个字是掌舵人的意思(图一),而他们还用它来纪念最早的一个反馈机制的论文,这个论文是撰写调速器原理的,这个调速器最广泛的是被应用在船只的舵控系统中,所以我认为很可能他们就新创造了一个字,用来纪念,「扌舵」就再合适不过了,非常直接的表达了掌舵的意思

另外,根据作者自己写的一个捡铅笔的运动过程来看(图二),控制论其实就已经包括了目标,选择,决策,控制,反馈等等过程,它其实并非只是反馈过程,但作者为了把可以成熟并普及的理论部分抽象和普遍化出来,那么在当时的情况下,自然只有反馈这一个部分可以了,所以控制论中的其他文章你看到的可能就只有反馈机制了...(图三)

更有意思的是,其实作者已经在导言中明示了,控制论其实是在国立心学研究所进行的研究,而且长达十多年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中国古代的心,不是生理的心脏,但是你看,这里的翻译者它就把心学研究所翻译成了心脏研究所,实在太搞笑了吧?(图四)

实际上,让我重读「控制论」,是找到的一本书「协调心理学与控制论」,其中提到的控制论和我们所理解的非常不同

比如早在安培的时候就已经在思考控制问题了,安培认为是统治的艺术,即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选择什么的艺术(图五)

而该书作者还提到遥控控制论的三要素,判断力的选择,要发生什么的完善意识,应该做什么的明确目标

至于该书作者引述的维纳的话「驾驭与指挥的技术,与通讯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图六),也显然表明控制论并非简单的机械反馈论...

所以,无论是安培,还是协调心理学作者,以及维纳本人的看法,都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机械控制论都是相去甚远,他们的阐述明显已经属于智能原理的范畴了,安排的统治论,更是和心主神明非常贴近,即他们其实讨论的是心学问题,当然,不是宋儒陆九渊和眀儒王阳明的心学,而是格致学的心学,现在称为心理学

最后,协调心理学作者之间在文中就指出了维纳的控制论侧重于人工智能,并且维纳对人工智能的实现做出过很大贡献(图七),诸位,这两点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机械控制论和维纳的历史可都不一样哦,人工智能历史上没有维纳的位置....同期的只有图灵和冯诺依曼

0 阅读:0
墨者在此

墨者在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