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考察科技文献的时候,最好不要局限在西方出版的时间,或者不要误认为西方出版的时间是真的历史原序
并非如此,其实顺序是非常错乱的,而且没有什么规律
比如,1945年出版了著名的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这本书经我们考察是明初刚建国时候写的,即1368年,很可能是刘伯温这种战略科学家亲笔,其中提到了要普及高等教育,要做基础研究,要攻克疾病等问题,显然科学对改善社会生活大有用武之地
但是1948年,又出版了控制论,这本经过我们考察应该是1351年之前的,其中表达了对元末无政府状态,充斥着买卖价值观的社会的痛斥,他担心最新的科学会被最无底线,最唯利是图的人利用,作者推崇的是人的价值,他认为要到达这样的社会还需要很多努力
这一前一后,明显存在时空错位感
另外还有,
1972年出版了一本阿波罗登月的报告,其中也提到通过登月,足以让人们相信,科学可以解决社会上存在的任何问题,一种非常强烈的对科学造访社会的自信
这与控制论比起来又是一种时空错位感
还要,1976年出版了自私的基因,其中作者深刻的批评了那些自私的人们,以及以利他主义包装的自私群体的特征,作者也是提到,距离人们互助协作的社会还有很多奋斗要去做....
所以,真正的历史应该是,控制论和自私的基因是同期出版的,二位作者很可能还是师徒关系,至少后者跟随前者从事了12年科研,其实他们的研究大方向是一样的,即理解动物与自动机的智能原理
而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和阿波罗计划则是明初立国之后的了,明初应该是科学家,工业党,格致学治国的时代
这样的例子其实非常多,包括人工智能,实际上 1980年之前就已经出版了很多富有启发的文献了,不信,你以后会发现有很多1980年之前的文献,方法,人物会被重新提及,美其名曰 recovery....
好像他们都失忆了一样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我认为就是唯利是图,它们只想把当下可以利用的文献和技术拿出来,而不想花时间系统的整理....
外加古代资料的确非常非常非常多,其实要系统整理也非常困难,要翻译的就太多了,天文数字,绝对以万亿计....
这就造成了西方学术上非常奇怪的时空错位,以及集体失忆现象
另外,大家完全可以用我之前梳理的脉络,即1860年开始才大规模的系统的翻译,那时只是物理,化学,医学这些科目,到了1895年左右,则开始翻译一些政治,军事有关的内容了,1912年左右,开始大规模翻译历史,文学,经济,金融等等方面的书籍,还有生物,高等数学,高等物理等等
总之,大家判断西方的技术引入的阶段,其实最好还是从洋务运动的大翻译开始,会有一个客观的脉络时间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