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出版过一本署名宫本健郎著的「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
其中有一些信息有点意思
按文中所述,使用快中子轰击铀238和钍232,进行核能开发,原因是铀235在自然界中含量非常少,而后两者含量则是其50-70倍,本来只需要铀235作为热中子就可以了
诸位,没有想到吧?
而要采用核聚变的原因,则是因为铀的含量存在地区分配不均的情况,而核聚变燃料使用的是氘,氚,氦3等,尤其是氘,其在海水中含量丰富,足够人类使用 10亿年,每年消耗太阳对地球辐射的1%,当然,还有不存在核裂变的强放射性污染问题
诸位,也没有想到吧?
燃料分配不均,其实是开发核聚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可能是主要原因
另外,除了托卡马克和仿星器之外,还提到了其他几种磁场形态,比如磁镜场,会切场,多极磁场,球形场等等,这些名字非常直观形象,符合古人命名原则,反而不符合西方命名原则
当然,文中还有一处细节很奇怪,比如其中介绍铀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美和非洲,但我们看一下现在的铀矿分布,其实亚洲就至少占了 50%,加拿大和美国合计20%,非洲地区合计21%
这里恐怕也是被篡改过,用意也是非常明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