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aldHebb的EssayonMind(1980)在我看来不像

墨者在此 2024-12-09 00:02:32

Donald Hebb 的 Essay on Mind(1980) 在我看来不像是一本心理学家写的书,而应该是类似中国古代辨学类的书籍,即它实际上是在讨论和解决科学思维过程与方法的

其中讨论的内容主要是聚焦在科学领域,包括心理学,物理学,化学和数学这四类

从其内容来看,此文中没有提到任何量子纠缠,量子叠加态的内容,也没有提到任何环境心理学,生态心理学的内容,有关心理学的部分主要讨论到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物理学的部分主要讨论到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当然,书中也批评了赖兴巴赫,所以它真实的出版时间按现在的科学历史那应该在1940s,1950s,不能再晚了

此书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拨乱反正的,即驳斥一些伪科学叙事和思想,推进新的科学范式,这种范式就是需要有意识的认知到,科学理论,实际上是基于想象的研究而非真实感知世界的研究(图一),即人们要非常小心的认识科学理论,有许多理论是不可预测的,之所以不可预测是因为它们无法进行验证

此书我觉得不是一个当代心理学家能写的出来的

此书中有许多非常有启发性的内容,我列一些:

1. 科学发现实际上也是一种完形心理学的过程,虽然大家看到的图像一样,但是是否能看到更多的联系或者隐藏的线索,将是产生不同理论的关键分野(图二)

2. 其中介绍了一种模式识别的过程,即人是如何可以从各种杂乱无序的图像中识别出有规律的一组信号的,是有着更高的细胞组合过程,也就是实际上存在更高层级的模式识别(图三,图四),而且还给出了一个原则,即存在相同指称或内联的秩序(图五)

3. 文中指出,人们的逻辑思考并不需要借助语言,或者说语言的逻辑并非逻辑的本身...(图六)

4. 文中还指出,数学逻辑中的“先验“与科学研究的“先验”并非一回事儿,比如在数学逻辑中认为2+2=4的先验逻辑,在科学研究中是不必然成立的,它需要实证....就像牛顿第一定律一样,实际上在作者看来,它并非是先验的,因为它是一个思想抽象(图六,图七),作者甚至认为热力学定律也是非先验的,而开普勒第一定律则是先验的,这里的先验,应该是实证实验的意思,有实际的数据支持

5. 书中提到眼动的重要性,人对世界的视觉认知实际上是把眼动的信息拼接补全的(图八),这自然就需要有一个内建的世界模型,不然不可能做到这样

最后,书中有一处明显存在翻译错误的地方,把 deduction 和 induction 刚好弄反了(图九)

综上,作者是哲学观点是一元论的,即人类的思想也是物质的,是有着神经系统基础的,而且整个创新思维,科学发现这些非常高级的思维过程也都是可以以一元论的方式解释的

而且作者认为,人对世界的认识是非真实的,科学理论都是抽象,假设,对世界规律的逼近,当然,作者认为世界是存在既有规律的,只是人们应该经常要抱有发现新的线索,新的模式

对人工智能有借鉴意义的,我认为一个是完形的能力,一个是多层极的模式识别能力,一个是自学习的能力

完形能力是可以从既有数据中识别出该层信息的新模式,多层极的模式识别能力则是从底层信息到高层级信息,构建多层次,逐渐复杂但更加本质的规律认知的能力,自学习,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点的迭代了,只是人们要知道,进入到高层级之后,往往也容易进入一种幻觉了

这可能也是作者想提醒人们注意的,最终是需要实证的,翻译一下就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0 阅读:0
墨者在此

墨者在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