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一个男人被敌人追赶时,被大娘一把拽进家门,没想到大娘对着门外就喊“他在我家,快来抓他”。但被救的他却跪在地上:“从今以后我就是您儿子”。 1928年,一个凛冽的冬天。冰天雪地中,一个年轻的男人步履蹒跚地穿行在湖北麻城的深山里,衣衫单薄,面容憔悴。他,就是共产党人王树声。此时的他,正被国民党追兵死死盯上,命悬一线。 为什么国民党非抓他不可?因为王树声是他们眼中的“眼中钉”,而在百姓眼中,他却是打土豪、分田地的英雄。 这一年,国民党为了铲除共产党势力,对鄂豫皖地区展开了疯狂的围剿行动,像王树声这样的革命者,成为了首要目标。 几天前,王树声率部队在山间与敌人周旋。大雪突然而至,道路被封,部下也失散了。他独自一人穿梭在山林间,每一步都在和生命较量。 没有粮食,他只能吃野草、喝雪水,身上到处是划伤和冻伤。追兵的脚步声一次次逼近,他却咬牙坚持。 就在他几乎失去意识时,他路过了一个小村落。村子寂静无声,仿佛与世隔绝。他再也迈不动脚步,重重地倒在了地上。就在这一刻,一扇破旧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大娘走了出来。 “大兄弟,你咋成这样了?”大娘没有多问,扶起他,吃力地把他拽进了屋内。屋里升着火,大娘赶忙给他灌了几口热汤,看着他苍白的脸,低声说道:“别怕,歇歇就好。” 屋里的暖意还未驱散寒冷,外面的追兵已然逼近。马蹄声由远及近,伴随着恶狠狠的吆喝:“王树声就在这村里!交出来者赏两百大洋,藏匿者以同党论处!”大娘闻声一惊,脸上的安详立刻被紧张取代。 王树声挣扎着想要起身,声音沙哑却坚决:“大娘,我不能连累您一家,我出去。” “啥话!你可是大英雄,当年要不是你带人打土豪,我们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你是救命恩人,我咋能眼睁睁看你去送死?”大娘一边说着,一边拉来自己年纪相仿的儿子。 “儿啊,咱家欠他太多了。”大娘一边叮嘱儿子换上王树声的衣服,一边用颤抖的手将王树声塞进米缸。面对王树声的拒绝和哀求,大娘铁了心:“你必须活着,替我们这些苦命人争口气!” 门“砰”地一下被推开,大娘对着追兵大喊:“军爷,王树声在我家,快来抓他!”追兵蜂拥而入,见到她的儿子穿着王树声的衣服,毫不犹豫地将人押走。屋内只留下狼藉一片,寒风呼呼灌入。 大娘坐在门槛上,头发凌乱,双手颤抖着。她明白,这次送走的可能不只是儿子,更是一生的盼望。眼泪顺着皱纹滑落,寒风吹不干母亲的悲痛。 王树声从米缸里出来,跪在地上,双手颤抖:“娘,您救了我的命,从今以后,您就是我的亲娘,我就是您的儿子!” 大娘伸手想扶起他,却迟迟没有动作。她轻叹一声:“你是个有大志的人,咱们乡里乡亲能靠你不再受苦,我这点牺牲算得了啥。” 这段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救助,更是那个时代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深厚感情的缩影。 正是因为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像王树声这样为百姓谋幸福的英雄,才会在生死关头得到群众的庇护。 1928年,这样的鱼水深情在中国大地上无数次上演。面对地主豪绅和国民党的残酷压迫,共产党人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在一个个村庄和田地里燃起了希望的火种。湖北麻城,就是这场革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这里的农民受尽地主的盘剥,地租高达五成甚至更多。许多人终年劳作,却依然填不饱肚子。 一旦天灾人祸,便家破人亡。可在王树声的带领下,他们拿起了武器,粉碎地主豪绅的武装,分到了自己的土地。 国民党当然容不得这样的英雄存在。1928年,他们开出两百大洋的赏金,只为抓住王树声这样的“眼中钉”。可是他们没想到,人民早已将这些革命者视作自己的亲人。 这个冬天,故事没有结束。王树声从大娘家离开后,继续投身革命。他记住了这份恩情,也明白了革命肩负的意义。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他自己,更是为了像大娘这样的普通百姓,能有一个安稳的家。 几年后,王树声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一晚的大娘。因为那一声“娘”,不是一句简单的称呼,而是他与人民之间深厚情感的见证。 革命路上,有无数这样的“大娘”,无数这样的故事。那些年代的烽火,烧过村庄,也燃起了希望。 今天我们讲起这些,是为了铭记:这片土地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人用鲜血、汗水和无私的爱换来的。
1928年,一个男人被敌人追赶时,被大娘一把拽进家门,没想到大娘对着门外就喊“他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2-18 15:34:54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