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燃气公司失策了?” 5月南京,大妈4个月没在家里住,居然产生90多元的燃气费!而大妈质问:“我以前在家住一个人做饭两个月才30多,现在不在家住,一个月扣了50几块钱,我不理解!”可燃气公司却坚称燃气表和扣费都没问题! 潘阿姨是南京的一名独居老人,丈夫早年过世后,她便独自一人生活,尽管身体逐渐不如从前,但潘阿姨性格开朗,喜欢养花、跳广场舞来打发时间。 然而由于年纪渐大,女儿李珂决定把她接到家中照顾,免得她一个人孤单生活,于是潘阿姨离开了自己的家,搬到女儿家里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照顾小外孙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潘阿姨并未回家,也没有用过燃气,按照她平时的节俭习惯,哪怕有时做饭,也只做一些简单的菜肴,燃气消耗非常少,通常每两个月才花30元左右。 让潘阿姨无法理解的是,当她在回家时,意外发现燃气费用已经达到90元,这让她很困惑,因为燃气表上的数字显示与她离开时完全相同,她立刻检查了家中的燃气阀门和设备,确认一切正常,没有出现漏气或其他异常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潘阿姨和女儿李珂赶紧联系了燃气公司,公司派遣了技术人员上门检查设备,经过几轮检查后,技术人员并未发现任何问题,燃气表显示的数字也没有变化。 然而燃气公司依然坚称,费用的产生是正常的,并未给予进一步的解释,潘阿姨感到更加困惑和无奈,因为她无法理解为何空置了4个月的房子,燃气费用居然比平时还要高。 在检查设备无果后,燃气公司提出,要将燃气表拆下来带回去做进一步分析,虽然这个方案似乎有助于查明原因,但潘阿姨和女儿并不放心,因为他们担心在拆表过程中,燃气公司可能会做手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李珂决定寻求媒体帮助,让记者介入监督。 记者来到燃气公司进行采访时,意外发生了,燃气公司工作人员得知是记者来访后,立刻挂断了电话,并拒绝了记者的上门采访请求。 这种态度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反应,为了打破僵局,记者联系了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他们的帮助下,记者终于与燃气公司取得了联系。 面对外部压力,燃气公司最终同意在监督下对燃气表进行检测,经过几次波折,燃气公司终于承认会对潘阿姨家中的燃气费进行彻查,并承诺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一事件的解决过程揭示了公众在面对服务性企业时,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这一事件曝光后,网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燃气公司作为市场垄断者,往往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和服务责任感,面对消费者的合理疑问时,往往选择回避。 也有网友表示他们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燃气费用异常增加甚至换了燃气表之后,费用仍然居高不下。 有网友提出,燃气表可能因为多种原因产生误差,例如燃气公司有时会在高低峰期进行增压或降压操作,这会导致燃气表读数不准确,进而产生不应有的费用,然而这个解释并不能完全说服所有人,尤其是对于潘阿姨家中的燃气表读数与前后相同的情况,依然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 这起事件并非个案,类似的燃气费用乱收费现象在重庆、成都等城市也有出现,许多网友反映,他们家中明明没有使用燃气,但燃气公司仍然收取费用。 有些人甚至表示自己更换燃气表后,费用反而更加昂贵,面对这些不合理的费用,许多消费者往往感到无助,因为燃气公司通常只会以“设备正常”作为借口,推卸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权益很容易被忽视,特别是一些年长或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或缺乏法律知识,无法有效维护自己的利益,燃气公司的态度冷漠、不负责任,不仅让消费者产生信任危机,也影响了他们对公共服务机构的信心。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获得真实、全面的信息并享有安全保障。 在本案中潘阿姨显然在燃气公司未提供有效解释的情况下,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根据法律规定,消费者在遭遇服务纠纷时,首先可以要求服务提供方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说明,并有权要求其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果燃气公司无法提供合法的收费依据,消费者应当有权申请调解或提起诉讼。 希望通过这起事件,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推动公共服务行业的改进,确保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享受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也希望类似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避免更多消费者因此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我在罐头搞创作 (信息来源:南京江北新区一市民家中无人却产生燃气扣费,南京中燃查询数据后台后回复——人民网江苏频道)
“这次燃气公司失策了?”5月南京,大妈4个月没在家里住,居然产生90多元的燃气
粉墨叔叔登场
2024-12-25 17:21:15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