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人丢大发了!上海一俄罗斯留学生,发现当地有一家“俄罗斯商品馆”,进店却发现多样

豌豆大说法 2025-01-04 11:10:36

丢人丢大发了!上海一俄罗斯留学生,发现当地有一家“俄罗斯商品馆”,进店却发现多样产品根本都不是俄产。然而,还没等她多吐槽几句,工作人员竟要直接赶她走,结局亮了!网友:挂羊头卖狗肉?   “今天我给你们看看,中国人怎么骗中国人......”   安娜(化名)在上海一所学校附近逛商场时,意外发现了一家名为“俄罗斯商品馆”的商店,店外甚至还挂着俄语招牌,就连装修风格也是他们那边的!   满怀期待的她进到了这家店铺,店里陈列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从黑面包到巧克力,琳琅满目。   走近一看,安娜却发现了奇怪的一幕,店员告诉她,这里的东西都是俄罗斯的,可她扫了一圈后,都是一些她从没见过的商品。   拿起一瓶标有“圣彼得堡制造”的蜂蜜时,她注意到瓶底的标签上竟然印着“中国制造”,她心中大为好奇,又仔细查看了其他商品的标签,结果让她大吃一惊!   这些商品包装虽然有着俄文字样,许多文字却连她都不认识,上面的标签也都写着内地生产商生产的。   见此一幕,安娜当即就想着拿手机录下来,揭穿店家真伪,告诉广大网友“中国人是怎么骗中国人”,要网友们不要买这些东西。   然而,安娜录制不到2分钟的时间,店里工作人员就发现了她,要求安娜禁止拍摄,一副要赶她出去的架势!   令人唏嘘的是,这种情况不单单出现在这一个城市,不知道什么缘故,全国各地一夜之间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商店。   云南昆明的王先生带俄罗斯女友逛“俄罗斯商品馆”,但离谱的是,女友却连商品上面的俄文都看不懂,俄罗斯也不产榴莲。   俩人逛了一圈后,女友好不容易找到自己见过的巧克力,原本在他们那边只卖15的东西,到了这边竟直接翻了四倍多!   那么,从法律角度上讲,该如何看待此事?   安娜在上海遇到的情况揭示了市场上可能存在的一种误导性商业行为,即商家通过虚假的宣传和标签让消费者误以为购买的是特定来源的商品。   在这个案例中,“俄罗斯商品馆”打着俄罗斯产品的旗号销售实际上并非来自俄罗斯的产品,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对真正源自俄罗斯的商品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安娜发现店内许多商品的包装虽然有俄文字样,但标签上产地都是内地。这种情况表明,商家可能在故意混淆视听,利用消费者对于异国商品的好奇心和偏好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当安娜试图录制视频揭露这一现象时,工作人员阻止她并试图赶她走,这进一步显示了商家可能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并试图掩盖事实。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商家应当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以便消费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   除此之外,商家的行为也可能触犯了《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按照法律规定,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同时,消费者有权了解他们所购买商品的真实情况,包括产地、成分等重要信息。   对于安娜来说,她可以通过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提交她所收集到的证据,如照片、视频以及购买凭证,帮助监管机构调查处理此类事件。   目前,相关部门已对网友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类似相关的商店也因经营场所和产品资质的问题而撤店。   此外,杭州已有不少俄罗斯商品馆开始了整改。   太不地道了,用俄罗斯风格的装修和俄语招牌来吸引人,然后卖的却是我们内地生产的东西,甚至价格还翻了好几倍,这不是明摆着想赚快钱吗?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我们都有权利知道我们买的是什么,从哪里来的,商家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误导顾客,这也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了行为!   对此,大家怎么看? (来源:绵阳日报;2025年1月3日关于《俄罗斯留学生吐槽“俄罗斯商品馆”,拿起多样产品发现都不是俄产,随后被工作人员赶出》的报道) 文|木南 编辑|木南

0 阅读:0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