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两年,我关于运动的一些“觉醒”
一只思敏在浙大吃烧烤
2025-03-09 16:05:22
🔸《思敏读博感悟》第49篇,这个系列合集见笔记结尾👇🏻
我从小到大都会在学校的操场墙壁上看到同一句话: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小时候每次看到这句话都是小小的脑袋里充满大大的疑惑,毕竟从小的教育培养体系是可以为了主课学习拿高分而牺牲掉运动时间的。
运动是为了工作?
我很难把他们“和谐”地联系在一起。
我没什么运动细胞,也没有真正热爱的运动项目。上学的时候坚持运动也不过是因为刚刚萌生的“减肥意识”。
虽然可以坚持,但潜意识里还是觉得这是件吃苦的事情。唯有体重秤上那个不断掉落的数字在我眼里算是运动能带给我的唯一奖赏。
而在博士毕业后,我突然明白了墙壁上那句话的真正含义。
最近我又拾起了运动,因为我发现:
🔺我想要完成长时间高质量的工作,必须借助运动。
现在我运动主要是出于两种情况:
一是身体累了,
二是情绪低落了。
✔️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久了整个背酸得不行浑身不得劲,必须停下来依靠运动来活络筋骨
✔️连续工作太久脑子不清醒,必须依靠运动来放松一下大脑,把脑子里的那团雾驱散掉(这是玩手机缓解不了的)
而且运动之后心情就是会顺其自然的好起来。
刚运动完的自己简直对生活的【顺眼感】涨到爆棚。
前一天晚上睡前让自己反复内耗的事,
运动完之后感觉也只是小事一桩。
我能明显感觉到那个时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是昂扬的,是向上的。
这种愉悦感作为每天乏味生活的点缀,简直是心累成年人的良方妙药。
所以我最大的感受是:
🔺和之前不同,现在是一种完全自发的、不来自外界驱动的运动意愿。
运动这件事不再是我给自己严格制定的to do list,不再是我衡量自己是否自律的标准。我不会再盯着身体数据反复内耗,不会因为自己今天没有达成运动目标就感到泄气不已……
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我想”。当感到缓解了、轻松了、开心了,就适可而止。
🔺说白了,我感到运动所能带给我的收获变得更加广义:从原来的那几个数字到现在主观感受到的身体舒服、精力充沛。在我想做什么的时候,我的身心足以支撑我去做……
(写不下啦,剩下的文字见图片👆🏻)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