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罗东进中将合影留念!系罗荣桓元帅之子 2001年,春风拂过沂蒙山区,罗荣桓元

熹然说历史 2025-03-29 20:22:22

与罗东进中将合影留念!系罗荣桓元帅之子 2001年,春风拂过沂蒙山区,罗荣桓元帅的儿子罗东进将军,代表母亲林月琴专程前往山东沂南县东辛庄。他此行的目的不是观光,而是要完成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特殊约定——祭拜自己的"沂蒙母亲"王换于。 在当地乡亲和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罗东进来到王换于的墓前。面对这位曾经在战火纷飞年代抚养过自己的老人,已是中将军衔的罗东进长跪不起,嘴里喃喃自语:"母亲,我来看你了......"这一刻,他不再是威风凛凛的将军,而是一个思念养育之恩的游子。 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罗东进眼眶湿润。他曾说:"沂蒙山区的人吃煎饼,煎饼又粗又硬,小孩子没办法吃。当时自己年纪小,是当地老乡咀嚼之后再喂我吃。父母告诉我,是山东的大爷、大娘一口一口嚼了把我喂大的。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不能忘了人民,尤其不能忘了沂蒙山区的人民。" 1939年,罗东进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父亲罗荣桓当时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正和代师长受令从晋西挺进山东。因部队正在向东方前进,故为儿子取名"东进"。然而,战争的残酷使得年幼的罗东进不能与父母相伴。 为保护这些革命种子,1939年夏,徐向前率八路军第一纵队领导机关到达王换于家,委托她创办一间战时部队机关托儿所。王换于虽从未办过托儿所,但仍信心满满地接受了任务。起初,托儿所只有20个孩子,后来陆续增加到41个,年龄从几天到七八岁不等,其中就包括罗荣桓的儿子罗东进和女儿罗琳。 王换于采用"分散抚养、集中掩护"的方式保护这些孩子。平日将孩子分散在7个抗日"保垒户"家中,日寇"扫荡"时就把孩子们集中起来掩护。她和儿媳在南山和北岭秘密挖了两个较大的山洞,危险时就带着孩子藏在里面,并备足食物、水和哄孩子的玩具。 最令人动容的是,王换于将全部精力放在革命后代身上,导致自己的4个亲孙子、孙女在三年中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她甚至告诉儿媳:"咱们自家的孩子饿死,你还可以继续生育。烈士的孩子饿死,直接断根了,你还是先给烈士的孩子喂奶了。" 从沂蒙山区的战时托儿所到二炮副政委的岗位,罗东进的人生道路充满了坎坷与辉煌。1959年,二十岁的罗东进考入哈军工,成为导弹系第七届学生。这个选择既是对国家国防事业的热爱,也是对父亲罗荣桓元帅军人精神的传承。七年后,1966年罗东进从哈军工毕业,被分配到七机部工作,开始了他在国防科技领域的职业生涯。 然而,人生往往不会一帆风顺。特殊期间,罗东进的父亲罗荣桓元帅病逝,罗家被叶群等人污蔑为"总政部工作做得较少、较差"的主任,处处遭受打压。罗东进的母亲林月琴被疏散到从化,而他本人则被派到七机部在安徽的农场劳动,后来又调到苏北农场。 改革开放后,罗东进重返军旅岗位,在部队工作中展现出过人的才干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到了1983年,罗东进已经晋升为二炮副军职后勤干部,经过几年历练,组织上拟任命他为二炮指挥学院政委。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场意外的风波突然袭来。组织派人来找罗东进谈话,说有人揭发他在七机部时,曾当过造反派头头。面对这种不实指控,罗东进没有恼怒,也没有慌张,而是十分坦然地请组织去详细调查。 经过调查,真相大白。罗东进在造反派运动轰轰烈烈的年代正在农村接受"再教育",根本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在大本营当什么造反派头头。组织最终确认他没有任何问题,但由于这段调查时间,罗东进错过了出任学院政委的时机。 面对这样的挫折,罗东进没有抱怨,依然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直到五年后的1990年,他才重新回到二炮总部,担任二炮后勤部政委。七年后,也就是1997年,罗东进升任二炮副政委,并在这一职位上工作到退休,获得了中将军衔。 与罗东进共事过的同志们都一致称赞他继承了罗帅的风范,不计个人得失,宁静淡泊中饱含正直热情,宽厚豁达。正如人们所说,虎父无犬子。罗东进身上既有父亲罗荣桓元帅的坚定信念和军人品格,也有当年"沂蒙母亲"王换于的无私奉献精神。

0 阅读:34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