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拿儿童做洋药!”清朝末期,由洋人创办的育婴堂大量在中国出现,可是这项人性闪闪发光的慈善事业,在历史的尘埃下竟然隐藏着数十万孩童的死亡,高达97%的儿童死亡率,在民间流传的各种流言,甚至这还引发了义和团运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提起神父和修女,你的脑海中会冒出怎样的词汇,很多人的脑海中浮现的词汇一定是善良和纯洁。但从一组数据来看,清朝末期的一些被神学笼罩的育婴堂内,似乎与杀戮和黑暗有关。 据相关数据记载,1927年至1938年间,武昌一所由洋教士创办的育婴堂曾收养了近七千名婴幼儿;这一数据放到人口基数更大的上海则为四万名。 但令人疑惑的是,这些洋教士创建的育婴堂内,婴幼儿的存活率却相当不可观,仅以武昌花园山育婴堂为例,这里的一百个婴幼儿被送进来,能顺利长大的,一个巴掌都数的过来...... 不仅如此,甚至还有人在过去的西方育婴堂附近挖出了“万婴墓”乃至“万婴碑”。 其实洋教士创办育婴堂的传统自清朝末年就已经传入中国,当时的清政府对其的态度是相当友好的。 毕竟当时民生不佳,老百姓养不起的孩子总算是有个地方可以帮他们代养了。如此来看,育婴堂当真是个有助于大清增进民生福祉的地方。 但天底下真的有免费的午餐吗?答案是否定的。 育婴堂创办的头几年,民间百姓其实还是不太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育婴堂内的洋人抚养的。但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加重,有些百姓还是陆陆续续将孩子送进了育婴堂。 起初育婴堂似乎真的是个不错的去处,起码他们能够让孩子学些东西,最重要的是,他们能让孩子吃上干净的吃食。 但随着育婴堂孩子越来越多,民间也开始传出了有关育婴堂的一些不好的传言。 “他们拿儿童做洋药!”这是当时民间最广泛流传的一句传言。 起初一些家长还不信,但渐渐地,他们发现自己能够见孩子的频率越来越低,到后来甚至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了。起初还慈眉善目邀请他们将孩子送到育婴堂的洋人,此刻竟然傲慢至极地警告他们再也不许靠近育婴堂。 这些由洋教士创办的育婴堂的古怪之处还远不及此。据悉,每个孩子被送进育婴堂后,不但药接受洗礼和重新命名,还要很早便开始“独立生存”。 所谓“独立生存”,便是指修女们每天只给这些孩子提供一顿稀饭,其余时间不管孩子们是吃喝拉撒还是生病哭泣,这些修女通通置之不理。 这些被送入育婴堂的孩子最大也不过4岁,尚且没有自理能力,更别提要学会独立生存。然而修女们却将“适者生存”那一套用在这些孩子身上。所以,育婴堂有如此大规模的婴幼儿死亡率似乎也不足为怪了。 更令人发指的是,育婴堂还和医院等机构达成了地下交易。一些孩子生病或饥饿到晕厥后,修女们会第一时间将他们送到医院。但将孩子们送到医院的目的却不是为了治疗,而是为了实验。 这些孩子往往在尚有意识的时候就被强行进行解剖实验。而若他们不幸在实验中死亡,他们的器官往往会被强行取出。 器官被取出后,就意味着这个孩子失去了利用价值。修女们往往会将孩子的尸体运回育婴堂,将他们粗暴地仍在育婴堂建筑后的破旧屋舍内,直至腐烂发臭。 实际上,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死于实验和饥饿,极少部分的孩子会存活下来。但存活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生存环境会得到多大改善。 他们十一二岁就会被当作奴隶一样卖给有钱人家,从此干着最脏最重的活计。 饶是流言已经疯传至此,一些人还是不相信洋教士创办的育婴堂会如此疯魔,因为这些洋教士满口的上帝,很难让人将他们和死神联系在一起。但事情在1927年有了新的进展。 这一年,一个妇人偶然撞见了育婴堂的修女们,她们急匆匆地将几个很大的麻袋仍在墓地的偏远处后又匆匆离开。 妇人感到奇怪,于是趁修女们离开后打开了这几个麻袋。眼前的场景简直让她终生难忘,因为麻袋里竟然全是婴幼儿的尸体! 最终,育婴堂杀婴幼儿的传言再次传开。一些愤怒的百姓试图闯入育婴堂讨要说法,但却被政府无情镇压了他们的行动。在政府和育婴堂的共同操纵下,有关育婴堂的负面舆论消停了一段时间。 但这段历史终究还是被记录下来了,1953年,经过系列调查后,洋教士创办的育婴堂的丑恶行径最终还是被悉数揭露。为了祭奠那些死于育婴堂的婴幼儿,上海在曾经的育婴堂旧址为他们立下了“万婴碑”。
1853年,太平天国拥众60万,战舰万余艘,杨秀清喜笑颜开。罗大纲告诉他:“东王
【6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