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钱钟书追求燕大的校花赵萝蕤,但赵萝蕤并不对他感兴趣,反而钟情于一位当时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她的理由既简单又现实:因为那个人长得好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赵萝蕤出生在苏州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赵紫宸是著名的神学教育家和诗人,用“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为女儿取名,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赵萝蕤自小便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她不仅精通诗词歌赋,还在钢琴和外语方面表现卓越。 赵萝蕤的求学经历堪称传奇,因学习成绩优异,她在小学阶段就不断跳级,二年级时便跳至四年级,到小学毕业时,她的学业水平已达到高中程度,十六岁那年,她考入燕京大学,不满二十岁就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这般才智,让她的父亲认为女儿还可以继续深造,于是鼓励她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就这样,二十岁的赵萝蕤又迈入了清华的校门。 在清华园,赵萝蕤的才华更加光彩照人,她的英语考试常常满分,就连翻译艾略特的《荒原》也显得游刃有余,这样出众的才女自然引来众多追求者,其中就包括后来声名显赫的钱钟书,然而,赵萝蕤对这些追求者往往不假辞色,她曾评价钱钟书“小家子气”,认为他只专注于冷僻的学问,缺乏大家风范。 这位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齐名的“新月派”诗人,以其独特的气质打动了赵萝蕤的心,在那个年代,名媛千金爱上清贫诗人的故事并不多见,而赵萝蕤却毅然放下身段主动追求陈梦家,当时有人问她为何偏偏青睐陈梦家,她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我讨厌他的诗,喜欢他是因为他长得太漂亮了,”这份率真与勇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为了心爱的人,赵萝蕤不惜与家庭对抗,当父亲断绝她的经济来源时,她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虽然每月有360元的奖学金,但为了资助陈梦家,她不得不经常向友人借钱度日,这段感情最终修得正果,1936年,两人在燕京大学司徒雷登校长的办公室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婚后的赵萝蕤展现出另一面的才情,因为清华大学规定夫妻不能同校任教,她主动选择了相夫教子,在西南联大的八年岁月里,她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坚持阅读和翻译工作,她曾说:“我在烧菜锅时,腿上放着一本狄更斯,”这种知性与贤惠的完美结合,成就了她独特的人生风景。 1944年,赵萝蕤随丈夫出国深造,并最终获得博士学位,在学术上,她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即便在生活最艰难的时期,她仍然坚持翻译工作,1991年,她翻译的惠特曼《草叶集》正式出版,为中国文学翻译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晚年时期,赵萝蕤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她关注国际新闻,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常常勉励后辈要多读书、多听音乐,即便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她仍然慷慨地将自己的物品赠与晚辈,展现出长者的胸襟与气度。 1998年1月,赵萝蕤在北京离世,享年86岁,她的一生经历了从锦衣玉食到颠沛流离,从才女校花到贤妻良母的转变,但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她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真诚。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22.5.10谁是钱锺书仰慕的“女神”?
穿吊带裙配黑丝的短发美女
【1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