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抗日名将孙立人和张晶英的照片。 从照片上看,两人郎才女貌,非常般配,不过张晶英却始终得不到孙立人父母的认可,因为在他们看来,孙家的儿媳只能是龚夕涛。 龚夕涛是孙立人的原配夫人,她和孙立人是孙父一手包办的旧式婚姻。 那时,孙父与龚夕涛同父异母的长兄龚积柄是老乡,两人又是同期举人,因此二人拜为把兄弟。 孙父在山东登州做知府的时候,龚积柄也在山东做道尹,两人常有走动。 孙父得知龚积柄的妹妹在济南女子师范受教育,又得知她模样周正,人也知书达理,于是向龚积柄提出结为儿女亲家。 孙龚两家都是名门望族,又是世交,亲上加亲于两家而言,固然是锦上添花,可是龚积柄却以“乱了辈分”为由,断然拒绝了孙父的请求。 为了达到目的,孙熙泽颇费了一番功夫,甚至还与龚积柄互退庚帖,不再互称兄弟,这才如愿以偿,替儿子定下了这桩婚事。 1919年,正在清华学校读书的孙立人,听从父亲的安排,回家迎娶了龚夕涛,不久后便又踏上了求学之路。龚夕涛则留在家中侍奉双亲,她的温婉贤淑和识大体,让她得到了孙家上下的器重和肯定。 1928年,孙立人学成归国,在回家探亲时,表示要带走龚夕涛,但遭到孙父的反对,因为在孙父看来,娶妻娶贤,孝顺公婆,要比夫妻团圆重要,再加上他舍不得龚夕涛这个儿媳,因此孙立人只能再次孤身离家。 然而,孙父的决定,却铸成了龚夕涛一生的遗憾和悲凉。 1930年,孙立人在南京的舞会上邂逅了湘妹子张晶英。 年轻漂亮的张晶英让孙立人非常迷恋,于是孙立人决定迎娶这个17岁的漂亮姑娘。 然而,想结婚就得和龚夕涛解除婚姻,可当他刚提出这个想法时,就遭到了家族长辈的镇压,孙父认为儿媳妇尽了本分,并没有不当的地方,再加上事关两个家族的颜面,更不可能由着孙立人胡闹。 离婚未遂,却并不妨碍孙立人再婚,不过他虽有再婚的权利,孙家亦无人出席他的婚礼,以此表示维护儿媳龚夕涛的态度。 甚至,在孙立人与张晶英结婚后,气恼的孙父还亲自把龚熙涛送到南京孙立人的新家,不仅要求孙立人给其原配的待遇,同时还嘱咐仆人必须称其为“太太”。 有孙父做靠山,孙立人不敢怠慢这个原配,新婚的张晶英也待之如姐,十分亲热。 但家里住着的,还有张晶英的母亲,看着他们一家人有说有笑,龚夕涛很是尴尬,于是没能坚持两个月,便借故回老家,继续侍奉公婆去了。 1935年,孙父病逝,龚夕涛披麻戴孝,为公公操办了葬礼。 孙立人带张晶英回家奔丧,龚夕涛以礼相待,不过孙家族人却对孙立人和张晶英十分冷淡,足以看出龚夕涛在孙家的地位。孙立人亦感激龚夕涛的付出,因此在分家后,便把家业交给龚夕涛代为打理。 1949年,孙立人随国民党溃逃台湾时,与他一同前往的是陪伴了他十数载的张晶英。 张晶英与孙立人虽然很恩爱,但是她也有遗憾,就是没能给孙立人留下一儿半女,因此她为了不让孙立人绝后,便劝导他又娶了护士张梅英。 张梅英和孙立人在一起后,不仅给孙立人生下了4个儿女,还陪伴他度过了被软禁的那段时光。 那时,孙立人不仅没有自由,收入也没有了,一家老小的生存都成问题,不得已,孙立人只能靠种地换取一点微薄的收入,用来维护家庭开销。 好在张梅英不离不弃,不光张罗着一大家人的生活,还要照顾健康每况愈下的孙立人。 可以说,孙立人是幸运的,和他有交集的3个女人都待他情深意重,相比之下,只有龚夕涛与他没什么感情,然而他在晚年却常常提起龚夕涛,甚至在临终前,还表示他这一生最对不起的就是龚夕涛。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能理解。 一方面,孙立人到晚年后,他的思乡之情越来越浓,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年轻时太过冲动,伤害了龚夕涛。 另一方面,龚夕涛替孙立人尽孝,不光送走双亲,在抗战爆发后,她还对孙家子侄多有照拂。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孙立人留在大陆的家人和亲戚多受牵连,生活困窘,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又是龚夕涛给予了很多照顾和帮助。 1988年,孙立人被解除软禁后,曾派长子到大陆去祭扫祖坟,并特别叮嘱,一定要到龚夕涛坟前去跪祭。 后来,孙立人又提出,在家谱中他的那一栏里,原配写上龚夕涛的名字和生死日期。 1990年,孙立人在临终前,仍不无感伤地表示,他这一生最亏欠的就是龚夕涛。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