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大力推动内循环,推动国内消费的大好时机,一方面是因为迫不得已,外面的世界变得反复无常,这种不确定性,对于很多生产贸易来说是没法正常维持的,而内部需求的确定性就很强。另一方面过去的阻力,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强大的民意面前,已经变成了逆流,不敢再明目张胆的推三阻四了。 你看啊,以前咱们就是“世界工厂”,基本上全靠出口赚外汇,可这两年,美国三天两头搞小动作,今天加关税,明天制裁,就连特斯拉都开始在墨西哥建厂,想绕开中国供应链,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还想用以前的方法,这才是固步自封呢,是不是? 回头看看,我们自己本身就拥有一个14人口的大市场啊,与其靠赚外汇,为什么不试着自己造血呢,这可比看别人脸色吃饭踏实多了。 举个例子,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一出台,全国直接卖出去 1 亿多台新家电,光带动的销售额就超过 1200 亿。这就好比你家老冰箱用了十年,政府给你补贴换个智能款,既刺激了消费,又让工厂生产线转起来,这简直就是两全其美啊。 但为啥说现在是好时机呢?因为以前的拦路虎都被踢开了,比如说地方保护主义,以前有些地方为了保护本地企业,对外地产品设置各种障碍,像山东的啤酒进不了河南,广东的家电在东北卖不动。 现在国家下了死命令,直接打破了这种壁垒,你看河南最近就搞了什么个反垄断专项行动,专门查那些搞垄断协议、限制竞争的企业,还有行业协会以前总搞价格同盟,现在也被管得死死的,这些变化让全国市场真正连成了一片。 这时候有人说了,14亿人的市场会不会太大了,不好管理啊,但你们可别忘了,咱们有 4 亿中等收入群体,消费能力比美国 3 亿人还强,2024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8.8 万亿,是美国的两倍多。 这就好比你开了一家超市,美国是个小便利店,你货架上的东西随便卖卖都比他赚得多,而且咱们的消费结构也在升级,服务消费增速比商品消费快 4.3 个百分点,旅游、教育、医疗这些领域潜力大得很。 要是内循环真成了,那可不止是经济问题,中国制造业占全球 30%,光新能源汽车出口就 522 万辆,把德国、日本都甩在后面,这时候美国再想卡脖子,咱们完全可以反制。 就像当年葡萄牙在澳门摆烂,解放军一入驻,黑帮立马消停。等咱们内需起来了,美国求着谈合作,咱们还能挑挑拣拣,这种翻身仗可不是天天都有机会打的。 当然,我们说的都是理想情况,要真想达到这个效果,肯定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比如说怎么让老百姓敢花钱,以前大家存钱买房、看病、养老,现在国家在教育、医疗、养老这些领域砸钱,就是为了减轻后顾之忧。 还有企业得跟上消费升级的节奏,不能再靠低价竞争,就像格力以前只卖空调,现在也搞智能家居,这就是适应市场变化的例子。 总的来说,现在推动内循环就像爬山,虽然坡陡路滑,但登顶之后就是一片坦途,等咱们的消费市场真正起来,美国那些政客就得坐不住了。 到时候他们再想搞什么贸易战,咱们完全可以说:“你不卖芯片?行,我们自己造。你不买我们的东西?没关系,我们自己消化。” 这种底气,就是 14 亿人消费市场给的。
现在正是大力推动内循环,推动国内消费的大好时机,一方面是因为迫不得已,外面的世界
遥遥谈趣
2025-04-14 13:28:36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