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山英雄余泽忠去世前拍下的照片,当时的他躺在破屋的床上,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而他最后的心愿就是能穿上珍爱多年的军装拍一张戎装照。 1981年,18岁的余泽忠应征入伍,成为兰州军区“红军师”的一名战士。 出生于重庆农村的余泽忠从小就盼望着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 所以当愿望成为现实后,余泽忠倍感珍惜,再加上所在的部队又是“红军师”,这让他倍感自豪,因此不管是军事训练还是政治学习,他都非常刻苦。 余泽忠还是部队出了名的“热心肠”,部队里有事,他二话不说就顶上,战友们有困难,他毫不犹豫伸援手,所以不管是领导还是战友没有不夸赞他的。 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早已结束,但越南不肯吸取教训,不断在中越边境制造事端挑衅中国,给我国边境军人和群众造成了生命和财产上的威胁。 面对越南的无理挑衅,我国并没有一味地容忍,而是于1984年4月28日在老山打响了战斗。 战役打响后,余泽忠就盼着能到前线去保家卫国,所以每次听到前线打了胜仗的消息,他和战友们无不热血沸腾。 1986年7月20日,余泽忠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来到了老山前线。 当时余泽忠所在的二排负责接管17号高地,这是一项艰巨而危险的任务。 17号高地位于老山的最前沿,距离越军不足300米,是中越军队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因此该阵地经常遭受越军的偷袭和导弹的攻击,不少战士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它又被称为“死亡之地”。 在长达1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余泽忠参与了一百多次激战,他以顽强不屈的毅力和英勇的作战精神在战场上展现了中国军人大无畏的风采,先后荣立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然而战争却让他落下了左手比右手短一截的终身残疾。 事情还要从一次战斗中说起,当时越军向17号高地发起反扑,在猛烈的炮火攻击下,阵地上的战斗工事全部被摧毁,2名战士也身负重伤,余泽忠冒着枪林弹雨先艰难地背回一名受伤的战友,接着又用担架抬起另一名受伤严重的战友向回撤,结果一枚炮弹在他附近爆炸,他的左臂被炸得血肉模糊,而他也当场昏迷,好在战友将他即时救下,送到后方医院救治才得以保住了胳膊。 然而伤愈后的余泽忠不顾身体还未复原,就再次投入到了战斗中,他先后两次身负重伤,其中一次为掩护战友左臂再次受伤,伤愈后左臂明显比右臂短了不少。 尽管如此,余泽忠仍不肯离开战场。 有一次为救腹部被炸得血肉模糊的战友牛先明,他硬是背着牛先明在崎岖的山路上狂奔了30多公里,在送进医院后,牛先明由于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而他却因身体虚脱瘫倒在地,后来牛先明总是感激地说,他这条命是班长给的,班长是个大英雄。 虽然在战场上立下了功勋,但余泽忠在老山战役结束后,主动复员回到了家乡。 虽然远离了部队,但余泽忠始终以军人的标准规范自己,在生活中更是显露出了正义与担当。 比如在1988年,余泽忠与战友在大巴车上看到小偷团伙作案,当即起身呵斥并抓住其中一名小偷,结果另2名小偷竟掏出匕首威胁要他少管闲事,余泽忠和战友用在部队学的擒拿术将小偷,保护了人民的财产安全。 此外,余泽忠还数次英勇救人。 有一年早春,余泽忠从江边路过时看到有人落水,于是他顾不得脱衣就跳下江去救人,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将2人救上了岸,而他却因力竭被江水冲出数公里之外,幸好得到热心人的帮助才游到岸边,后来他才得知所救的是一对父女。 像这样见义勇为的事情,余泽忠可没少干,光是在江里救人,就多达6次,因此当地的民众都非常钦佩他,称他是难得的好人。 然而余泽忠的生活却很艰难。 余泽忠先是被安排到一家钢铁厂工作,上个世纪90年代成了下岗工人,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余泽忠只能四处打零工,300元的收入养活一家四口,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 2002年由于腹部长期疼痛难忍,余泽忠到医院检查后得知患上了肝硬化,对于原本贫困的家庭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为了给余泽忠治病,家里的积蓄很快掏空,儿女也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妻子还欠下了债务,为了不拖累妻儿,余泽忠放弃了治疗,在妻子的搀扶下回到月租50元的破屋里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当地媒体得知余泽忠的事迹后,对他进行了采访,并给他拍下了这张照片,而他的事迹经过传播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不少人想要慷慨解囊,可惜此时他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2004年6月22日,这位曾在老山战场上英勇杀敌,立下战功的英雄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2岁。 一贫如洗的家里已经拿不出钱来办葬礼,就在妻子愁眉不展的时候,战友们伸出了援手,凑钱为余泽忠办理了后事。 不得不说,余泽忠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然而他在困境中仍坚持不向政府伸手,这大概就是军人本色,但反过来说,当英雄面临困境时,社会也应该多关心和帮助他们,使他们的生活能得到安稳的保证,只有当一个社会敬重英雄,英雄才能真正得到传承。
这是老山英雄余泽忠去世前拍下的照片,当时的他躺在破屋的床上,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底层史观吖
2025-04-15 10:16:57
0
阅读:44
乐活
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