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均GDP已经到了8万美元了,为啥老百姓还是觉得生活很困难? 都说美国人收入高,但钱包却总在 “裸奔”—— 这事儿得从 “月薪 3000 刀不如月薪 3000 元” 的魔幻现实说起。 根据网友透露的美国生活日常开销,与国内一对比就能找到以上说法的原因了。 消毒药水这种刚需品,国内 500 毫升不到 10 块钱,美国 237 毫升小瓶装标价 8.39 美元(约 60 元),容量缩水一半价格翻八倍。 汽车后排安全镜,美国含税 22.4 美元(162 元),淘宝同款 29 元包邮 —— 差价够买三杯奶茶还能剩点打车钱。 可乐更夸张:国内 600 毫升 2.9 元,美国同容量加税后 3 美元(21.6 元),逼得老美集体投奔 2 升装 “快乐水”。 鸡蛋价格也是普遍偏高,美国超市一打 A 级鸡蛋均价 4.95 美元(35.6 元),纽约部分超市甚至卖到 15 美元(108 元),而国内普通鸡蛋每斤 5.73 元,打个鸡蛋羹成本差出天际。 房租是美国年轻人的头号 “天敌”,旧金山一居室月租平均约4000 美元(2.88 万),而北京同地段租金约 7000 元 —— 但人家收入中位数是你的三倍啊! 更离谱的是,美国机场推个行李车要 6 美元(43 元),还得还到指定地点,这价格五年没涨,估计早就贵到 “天花板” 了。 公共交通同样坑爹:纽约地铁单程 6 美元(43 元),北京地铁最贵才 9 元,差距比中美 GDP 增速还刺激。 美国的高收入就像橱窗里的奢侈品,看着光鲜实则 “只可远观”。 当房租吃掉 40% 工资,医保占去 20%,剩下的钱还要应付鸡蛋涨价、汽油飙升,再加上 “超前消费” 的惯性,日子自然紧巴巴。 反观国内,虽然工资绝对值低,但物价稳定、税收友好、电商发达,3000 元能活出 3000 美元的 “性价比”。 不过话说回来,两国生活方式各有优劣,你更向往哪种 “紧巴巴” 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
所有人都是幕强的,外国人看到我们硬刚美国,而且是唯一的一个硬刚美国的国家,在人家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