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康熙病重,宣隆科多觐见:“爱卿,你给朕陪葬吧”。隆科多“扑通”一声跪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4-16 15:32:08

1722年,康熙病重,宣隆科多觐见:“爱卿,你给朕陪葬吧”。隆科多“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谢主隆恩”,出宫后就转入了一个巷子消失了。 康熙即位初期,面对满朝文武和鳌拜的威胁,他表面上温顺听话,暗地里却沉心学习治国理政的学问。年少的康熙已经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智慧与胆略。在多年的闭门阅读中,他不仅熟读史书,还深刻领会了历代帝王的治国经验。 尽管鳌拜对他依然抱有轻蔑之心,将他视为无害的皇帝,但康熙却暗中积蓄力量,最终通过巧妙的计谋,借助少数忠实侍卫的帮助,成功擒获了鳌拜,彻底清除这个权臣的威胁。 鳌拜的倒台标志着康熙掌握了中央集权的权力,随后他通过多年的努力,平定了南方的三藩之乱,确保了帝国的稳定。 康熙的治国策略涵盖了军事、政治与文化多个层面,使得清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展。他不仅完成了台湾的统一,还成功抵抗了沙俄的入侵,并且对北方的蒙古进行了有效的征讨。康熙的治理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被誉为“千古一帝”。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康熙的精力逐渐衰退,开始对政务逐渐感到倦怠。晚年的清朝,官员贪污腐化,国家财政困难,行政效率低下。 康熙虽然看到了这些问题,但由于身体日渐衰弱,未能有效加以解决。尤其是在继承人问题上,皇帝放任了“九子夺嫡”之争,导致多个皇子之间的权力斗争愈加激烈,这一局面为清朝的未来埋下了隐患。 临终前,康熙深知朝中局势复杂,因此在选择继承人时慎之又慎。他最终选定了四阿哥胤禛作为继承人,并且为胤禛寻找了两个可靠的支持者,年羹尧和隆科多。 年羹尧与胤禛有亲家关系,康熙对他较为信任,而隆科多虽然有许多光环加身,但也让康熙心生疑虑。为了确保隆科多忠诚,康熙秘密召见了他。 在这次会面中,康熙首先对他一番夸奖,使隆科多倍感荣幸。正当隆科多陶醉在皇帝的赞扬之中时,康熙突然颁布圣旨,宣布他将在康熙驾崩后陪葬。 这道圣旨无疑让隆科多大为震惊,他未能理解为何自己会突然面临如此命运,心中疑虑重重。尽管他曾一直忠诚于皇帝,履行了监督朝臣的任务,但未能预见到这突如其来的危机。 隆科多深知,既然是皇命难违,便无法反抗。为了求得一线生机,他决定投靠当时正处于权力争斗中的四阿哥胤禛。此时,胤禛的继位形势渐渐明朗,许多大臣都倾向于支持他,隆科多也不例外。 在与胤禛的会面中,他详细解释了自己并未犯下重大过失,更多的是在大臣们的疏忽与腐化中,未能彻底解决朝政中的问题。尽管如此,胤禛仍然决定帮他一把,向康熙请命,希望能为隆科多赎回生死。 令胤禛意外的是,康熙并未如预想中的愤怒,而是十分痛快地撤回了隆科多的陪葬命令,甚至将他提升为顾命大臣,并赐予象征权力的双眼花翎和四团龙补服。 这一转变让隆科多深感幸运,他感激涕零,将自己的一切忠诚都交给了胤禛,誓死追随他。而胤禛也从中意识到,康熙通过这一举措,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布局,培养一位忠诚的大臣,保障自己的地位。 随着康熙的去世,胤禛即位为雍正帝。雍正初期,隆科多在帮助他巩固政权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忠诚,尤其是在对付反对势力方面,隆科多和年羹尧都尽心竭力。然而,随着雍正逐渐掌握朝政,隆科多的膨胀变得越来越明显。 尤其是他掌握了不受制约的任命权,利用这一权力为自己和家族谋取利益,甚至在朝中安插了大量自己的党羽。隆科多的儿子也仗着父亲的权势,肆意妄为,做出许多不端行为,这一切逐渐引起了雍正的警觉。 雍正三年,他终于决定对隆科多动手,首先收回康熙所赐的荣誉物品,并对隆科多进行了严厉的训斥。此时,雍正才意识到,父亲康熙当年并非仅仅通过施恩来获得忠诚,而是通过让隆科多的生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来确保自己能够稳坐帝位。 到了雍正四年,隆科多家中的仆人因贪污被捕,雍正借此机会加紧调查,最终彻底铲除了隆科多的势力。隆科多被远调至沙俄边境,雍正趁机搜集他结党营私的证据,最终将其囚禁终老,直至去世。 

0 阅读:74
近史风云录本人

近史风云录本人

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