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日本侵吞琉球时,琉球王派人向清朝求救,在李鸿章的府邸前长跪不起,被人拍下了这张照片。 1879年3月的北京城,一群身着黑色长袍的琉球使节跪在天津总督府前。这些使节是琉球国王尚泰派来向清朝求援的最后一批外交官。 他们已经在李鸿章的府邸前跪了整整一夜,希望能见到这位清朝最有权势的重臣。 在这张泛黄的老照片中,为首的琉球使节是马兼才,他的长袍已经被露水打湿,但依然保持着跪姿。这位琉球王国最后的重臣,带着琉球国王的密敕和血泪请愿书,试图挽救即将被日本吞并的祖国。 就在两个月前,日本政府派遣内务大丞松田道之率领400名军队和160名警察抵达琉球,日本政府的目的已经很明确:废除琉球藩,设立冲绳县。 马兼才此行的任务就是请求清朝出兵援助琉球,阻止日本的吞并行动。作为清朝的藩属国,琉球王国在过去500年间一直向中国朝贡,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就在他们跪在李鸿章府邸前的同时,李鸿章已经在一份奏折中写下了"琉球地处偏隅,尚属可有可无"的判词。 这并不是琉球第一次派使节向清朝求援。早在1877年,另一位琉球使节就曾在上海见到了清朝驻日公使何如璋,诉说日本对琉球的种种压迫。当时的何如璋曾极力主张以武力遏制日本的野心,但他的建议最终被朝廷否决。 1879年4月4日,就在马兼才等使节在北京苦苦哀求的时候,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废除琉球藩,设立冲绳县。 在琉球首里城的正殿门前,曾经悬挂着一口闻名遐迩的"万国津梁钟"。 在明朝洪武五年,琉球就开始向中国朝贡,建立了长达500年的藩属关系。琉球国王每次更替,都要接受中国朝廷派出的册封使节,这既是一种荣耀,也是双方关系的重要纽带。 琉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中国、日本、朝鲜的贸易枢纽。琉球商船往来于东亚各国之间,运送丝绸、瓷器、香料等珍贵商品,其繁荣程度令周边各国艳羡。 琉球通过朝贡贸易获得了丰厚的利益,中国朝廷采取"厚往薄来"的政策,回赐往往超过进贡的价值。这种贸易模式让琉球积累了大量财富,也培养出了优秀的航海人才。 然而,琉球的黄金时代在1609年戛然而止。这一年,日本萨摩藩派出大军入侵琉球,这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很快就攻占了首里城。 萨摩藩的入侵彻底改变了琉球的命运。从此,琉球不得不同时臣服于中国和日本,成为一个"一仆二主"的尴尬国家。表面上,琉球依然保持着对中国的朝贡关系,但实际上已经被萨摩藩牢牢控制。 萨摩藩强迫琉球种植甘蔗,垄断了糖的专卖权。琉球的对外贸易被萨摩藩的商人把持,曾经的"万国津梁"沦为了日本的经济附庸。 到了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的船只开始频繁出现在琉球海域。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英国军舰多次停靠琉球港口,要求提供补给。 1844年,英国"萨马兰"号和法国"阿尔库梅努"号先后到访琉球那霸港,提出了贸易、传教等要求。面对西方列强的压力,琉球的处境更加艰难。 1854年,在美国军舰的威逼下,琉球被迫签订了《琉美修好条约》。这份条约用汉文和英文对照书写,同时标注清历和西历,反映了琉球"清国为父,日本为母"的特殊地位。 第二年,琉球又被迫与法国签订了条约。西方势力的介入,使得琉球的国际处境更加复杂。琉球不得不在中国、日本和西方列强之间小心周旋。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开始实行中央集权政策,琉球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1869年,日本明治维新结束了长达两百多年的江户幕府统治。新成立的明治政府开始推行废藩置县政策,这场改革直接影响了琉球的命运。 原本统治琉球的萨摩藩被改为鹿儿岛县,琉球的处境立即变得岌岌可危。1872年,明治政府单方面宣布将琉球改为琉球藩,琉球国王尚泰被降为藩主。 日本政府随即派遣军队进驻琉球,并将琉球的管理权从外务省转移到内务省。这意味着日本已经不再把琉球视为外国,而是作为其领土的一部分。 1874年,日本以保护琉球民众为借口,发动了台湾事件。这场军事行动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确立对琉球的主权。通过这次事件,日本试图向国际社会证明琉球是其"固有领土"。 在与清政府的交涉中,日本外交官不断强调"琉球日属论"。日本方面声称,由于琉球长期受萨摩藩管辖,理应成为日本的一部分。 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琉球王国多次派使节向清朝求援。驻日公使何如璋曾经明确指出,如果放弃琉球,日本必然会进一步威胁台湾和朝鲜。 但清朝政府的态度却十分消极。李鸿章认为琉球地处偏远,即使失去也无关紧要。 1875年,日本内务大丞松田道之来到琉球,下令琉球停止向清国进贡,改用明治年号。这一命令直接切断了琉球与清朝的传统联系。 1879年3月,松田道之再次率军来到琉球,这次带来了400名军队和160名警察。日本军队强行进入首里城,宣布接管琉球政权。 同年4月4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废除琉球藩,设立冲绳县。琉球王国就此走向终结。
1945年,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来到日本后,生活靡乱无度,不仅多年霸占着日本第一
【3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