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作战中,为了支持前线,红河州每个县组织了支前民兵民工连,老百姓将自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17 11:05:15

1979年对越作战中,为了支持前线,红河州每个县组织了支前民兵民工连,老百姓将自家的骡马交给连队,因前线车辆无法通行,物资只能靠骡马搬运,为了前线的胜利,民兵们即使骡马累死和受伤,用自己的身躯也要将物资送到参战官兵们手中。   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广州军区陆军第55军被部署到凭祥方向,承担起进攻同登和谅山的重任。   战役中,55军歼灭了越军多个作战单位,包括第3师、独立205营、武装公安12团等。   战斗的第一阶段自2月17日至22日开始,55军配合军区主力进行高平地区作战。   接下来的第二阶段从2月27日持续到3月4日,部队成功攻占了越北重镇谅山。   在这段时间里,55军战士们昼夜奋战,身心疲惫。   55军不仅击毙了敌方大批兵员,俘获了大量敌人,还摧毁了敌军的许多重要军事设施。   经过24天的激烈战斗,55军取得了超过10800名敌军的死亡,俘虏了108人。   同登和谅山一带的战斗成为自卫反击作战中最为辉煌的部分。   这场战斗离不开民兵的支持。   广西隆安县的三支民兵担架营,在随部队作战的28天里,往返行程超过400公里。   这三支民兵共抢运了弹药2771箱,承担了约3000台次的装卸工作。   屏边县的民兵连和骡马运输中队,配属给不同的部队,运送了216.8万公斤物资。   特别是在一场重大战斗中,民兵们冒着敌人猛烈的火力,将急需的弹药运送到最前线。   在121师攻打纳隆的战斗中,大新县太平公社的民兵连被派遣担任弹药运输工作。   他们在连续两天两夜的急行军后,翻越了多座山头。   许多人因为长时间的行军,脚部磨烂   在另一个任务中,121师的骡马队在坡度和湿滑的路面无法通行。   田阳县的民兵们手抱着一箱箱弹药,蹲身一寸寸地爬下陡坡,经过了六个小时的奋战,才将所有弹药顺利运送到目的地。   在德保县的战斗中,民兵们为前线部队送去弹药和干粮时,在一个山口遭遇了敌人猛烈的火力封锁。   尽管如此,他们依旧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成功将物资送达。   德保县的许宗崇在一次战斗中,连续抢运伤员,却在救援途中不幸中弹。   在弥留之际,他依然坚守岗位。   与许宗崇一样,田阳县的民兵梁乃全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了敌人的突袭。   他为保护伤员,主动暴露自己位置,引开敌人火力,最终在敌人刺刀下英勇牺牲。   广西横县的民兵在攻占谅山侧翼的战斗中,面对敌人的反扑,他们用生命的代价将伤员从险境中救出。   在广西,民兵和民工们投入到整修道路、加固桥梁和涵洞的任务中。   同时,民兵工兵分队配合清除越军在入侵时设置的障碍。   仅广西地区,便成功拆除路障1.1万米,平毁堑壕2625米。   马关县的民兵就成功排除了117颗地雷,拔掉了数十捆竹签。   在战斗初期,越军通过炸毁水库、制造洪水等方式破坏道路。   然而,广西龙州县的民兵和群众修复了被洪水破坏的公路。   民兵们日夜奋战,终于在三天内完成了简易公路的修复。   广西的那坡、靖西等县的民兵,在12小时内调集了14个基干民兵营,保障了256公里长的公路运输通畅。   民兵们不仅要防止越军的偷袭,还要执行清剿行动。   那坡县的民兵,在41公里长的公路上,先后与敌人交战200多次。   在支前的过程中,许多地方群众也积极参与了为前线部队提供后勤保障的工作。   广西凭祥市的隘口大队,民兵和群众合力修建了长达十多公里的临时公路,并在24小时内为部队提供热水和食物。   此外,群众还自发捐赠了大量的柴火供部队做饭。   1982年和1984年,广西和云南地区的民兵再次投入到对越拔点防御作战中。   在法卡山战斗中,2200多名民兵前送了大量弹药和物资。   在老山战斗中,云南麻栗坡县的民兵和民工,为前沿阵地运送了9.3万公斤物资,并成功抢修了50多公里的军用便道。   广州军区专门成立了相关领导小组。   军区领导层先后三次派出专人前往民兵驻地进行实地调研。   战斗开始后,军各单位也密切配合,及时调整民兵力量。   55军的领导对民兵的表现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许多民兵在执行任务时,表现出了极大的牺牲精神,不惧死伤。   根据统计,他们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了敌人的炮火袭击,导致147名民兵受伤,40人牺牲,但整体损失率不到2%。   为了保障民兵的生活,部队也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物资和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1]朱会.不断提高基干民兵党组织预建质量[J].政工学刊,2025(1):30-31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