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时期,怀才不遇的罗隐,与12年前的一位江南名妓相逢后,对方嘲笑:“十多年过去了,你还没考中啊?”罗隐心里不满,便作诗一首。结果这首诗流传至今,却被众人用错典故,令专家很是无奈。 罗隐,晚唐有名的诗人,生在833年,死在910年,一辈子活了77岁。这家伙才华没得说,诗写得尖锐又接地气,可惜生不逢时,科举这条路愣是走不通。他从20多岁开始考,考了整整十年,十次下场,十次落榜,最后连考的心都没了。咋回事儿呢?不是他不行,是这晚唐的科举太坑人,外加他自己嘴太毒,得罪了不少人。 罗隐年轻时就挺出名,诗文写得漂亮,脑子也好使。公元859年,他跑去长安考进士,路上经过钟陵县,参加了一场地方官的宴会。宴会上有个官妓叫云英,长得好看还会说话,罗隐一眼就记住了。可那会儿他兜里没钱,家境也一般,压根没能力把云英赎出来,只能拍拍屁股走人。这事儿对他来说不算啥大事,但埋了个伏笔。 十二年后,也就是871年左右,罗隐又路过钟陵。这时候他已经考了十次科举,全军覆没,心态都崩了,打算回老家杭州混日子。结果巧了,又碰上云英。云英一看他还是那副穷酸样,背着书囊,仕途没啥起色,就随口说了句:“十多年过去了,你还没考中啊?”这话听着像是嘲笑,其实也没啥恶意,就是随便一说。可罗隐听着不舒服,心想:我混得是不好,你不也还在干这行吗? 罗隐没跟云英吵,憋着一口气,提笔写了首《钟陵罪别》。诗是这么写的:“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啥意思呢?就是说人生无常,得意了就唱歌,失意了就歇着,愁啊恨啊多得数不清,干脆过一天算一天。这诗听着挺豁达,其实透着股无奈劲儿。他没直接怼云英,但暗戳戳点了她一句——你不也混得一般吗?谁也别笑话谁。 可后人咋看这诗呢?有人愣是给整成了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说罗隐对云英有啥情啊意啊,诗里藏着相思。这真是离谱,专家看了都想翻白眼。罗隐写这诗压根不是谈恋爱,就是发泄自己考不上功名的郁闷,顺带回敬云英一句。结果典故用错了,愣是传歪了千年。 罗隐科举失败,不是他才华不够,是这晚唐的制度和人情太复杂。他写诗老实不客气,喜欢戳时弊。比如有年下大雪,他写“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意思是雪下多了穷人受罪,朝廷还当吉兆,真是瞎搞。这话听着解气,可考官一看,哟,这小子敢骂朝廷,pass了吧。他还写过一首诗,讽刺一个耍猴的艺人一夜之间得宠封官,自己寒窗苦读却啥也不是。这性子,谁敢给他及第? 再说晚唐那会儿,科举早就不是单纯看才华了。权贵推荐、关系网、贿赂横行,没后台的读书人基本没戏。罗隐家境一般,又不肯低头,十次落榜也就没啥奇怪的了。 考了十年,罗隐终于死心了。他干脆改名叫“罗隐”,意思是隐居起来,不跟这世道掺和了。他跑去九华山待了几年,把这些年的憋屈写成一本书,叫《谗书》。这书里全是他的牢骚,直指朝廷腐败、世道不公,写得痛快淋漓。可惜,书是出了名,仕途还是没啥指望。后来,他投奔了吴越王钱镠,干起了幕僚。钱镠挺赏识他,罗隐也算帮着治理地方,让吴越在乱世里站稳了脚跟。910年,他在吴越去世,总算有个安稳的晚年。 罗隐这命,跟晚唐另一个大诗人李商隐有点像。李商隐十六岁就靠文章出名,拜了个好老师令狐楚,可科举一样不顺。直到26岁,他才考中进士,结果卷进牛李党争,仕途被卡得死死的,最后46岁就病死了。俩人都是才华顶尖,却被时代坑了一把。晚唐这破地方,科举制度烂透了,政治也乌烟瘴气,读书人想出头,比登天还难。 罗隐和云英的故事,其实挺接地气的。一个是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一个是混得不咋样的官妓,俩人碰一块儿,谁也没资格瞧不起谁。罗隐那首诗流传下来,不是因为啥浪漫传说,而是因为它真,说出了读书人的苦。他没考上功名,可诗文留住了他的才华,也让后人记住了一个不向现实低头的倔老头。 晚唐这乱世,读书人多半是这样,怀才不遇,满肚子牢骚。罗隐算运气好的了,至少晚年有个落脚地。比起那些穷死病死的文人,他好歹混了个善终。
晚唐时期,怀才不遇的罗隐,与12年前的一位江南名妓相逢后,对方嘲笑:“十多年过去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4-18 11:23:01
0
阅读:85
瘟死熬油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