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2月,乌恰县男子买买提明2岁的儿子不慎跌进火盆!而当得知要取自己身上

平南 2025-04-18 12:55:45

1971年12月,乌恰县男子买买提明2岁的儿子不慎跌进火盆!而当得知要取自己身上的皮来进行给儿子进行植皮手术时,买买提明吓得连连拒绝,而当时在场的吴登云医生在听到此消息后,却立马说道:割我的皮肤!

1971年寒冬的乌恰县,牧民买买提明家的火盆成了改变一家人命运的起点。

两岁的儿子不慎跌入炭火,背部与四肢瞬间被灼成焦黑,眼前的一幕让他瞬间慌了,连忙抱着哭到嘶哑的孩子冲向县医院。

听着儿子凄惨的哭声以及身上的被灼伤的皮肤,他的心都在滴血,心中满是自责,若是子照顾好孩子,哪怕多看几眼,是不是就不会如此。

等到医院后,着急忙慌呼喊医生,那时值班医生吴登云刚处理完牧民摔伤的病例,当他掀开孩子襁褓时,皱缩的皮肤组织黏连着棉布,创面渗出的组织液在低温中凝结成冰碴。

经诊断,患儿全身55%面积三度烧伤,这个数字让在场医护人员倒吸凉气,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县医院,连基础的血浆储备都成问题。

历时17天的生死抢救中,吴登云寸步不离监护病房,他调配出替代敷料的羊脂混合草药,用煮沸的雪水反复冲洗创面。

当孩子熬过感染期,皮肤移植成为必经之路,面对父亲对取皮的抗拒,这位江苏援疆医生默默卷起裤管,在无影灯下为自己大腿注射利多卡因。

手术刀划过皮肤的细微声响中,13块邮票大小的皮瓣被完整取下,成为重塑幼童人生的拼图。

这次治疗后来被收录在《新疆医疗卫生志(1971-1980卷)》,记载着帕米尔高原首例异体植皮术。

而鲜为人知的是,手术台边的煤炉因燃料不足几近熄灭,护士不得不临时拆开木制病历夹添火保温。

正如《克州地区医疗发展白皮书》所述,当时县级医院年均经费仅相当于内地乡镇卫生所,吴登云们正是在这样极端条件下缔造着生命奇迹。

5年后的暴风雪夜,同样的诊室里,吴登云为产后大出血的柯尔克孜族妇女挽起衣袖,没有血库的医院里,他的O型血顺着胶管流入患者血管,这样的场景在30年行医生涯中重复了30多次。

牧民们传说他的血里带着雪莲的灵气,医学档案里则冷静记录着总计7600毫升的献血量,相当于将全身血液置换过两遍。

如今的乌恰县医院门诊楼前,民族团结模范的铜像静静矗立,往来牧民经过时仍会抚触铜像右手,那正是当年取皮救人的部位。

住院部走廊的宣传栏里,泛黄的病历照片与鲜红的锦旗相映,输液架摩擦地面的声响中,仿佛还能听见那个寒冬里手术剪的清冷碰撞。

信息来源:《(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一事终一生 吴登云在帕米尔高原书写“责”与“情”》——中国新闻网》

0 阅读:121

猜你喜欢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