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粮食出口大国中,超过一万亿吨的有美国,巴西,超过五千万吨的还有阿根廷和俄罗斯。 詹姆斯·霍尔1945年出生在美国艾奥瓦州,家里世代种地。他小时候,父亲靠几头牛和一台老拖拉机种150公顷地,日子过得紧巴巴。60年代父亲去世后,詹姆斯接手农场,正赶上美国农业机械化的浪潮。他攒钱买了二手收割机,后来又贷款把农场扩到500公顷,种上玉米和大豆。那时候化肥和杀虫剂开始普及,产量蹭蹭往上涨,他也从手割庄稼的苦日子,变成了开机器种地的现代化农民。 到了80年代,美国农业进入大规模生产,詹姆斯的农场成了当地典型。他用上了灌溉设备和新型种子,每年秋天粮食装满卡车运到码头,卖到全世界。他的经历跟美国农业发展同步,从靠天吃饭到靠科技吃饭,土地和技术让他家农场成了粮食出口链条里的一环。可后来气候变化和贸易问题来了,他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了,这点后面再说。 美国耕地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年产粮食5.5亿吨左右,出口量占全球20%以上。玉米、大豆和小麦是主力,尤其是玉米和大豆,基本垄断了市场。美国农业靠的是大农场和机械化,艾奥瓦州、伊利诺伊州这些地方的玉米带,产量高得吓人。技术上,美国用无人机喷农药、卫星测土壤,效率拉满。加上港口运输发达,粮食从田间到海外市场,快得像流水线。 巴西耕地面积66.1万平方公里,年产粮食2.5亿吨,2019年出口1.23亿吨,占全球19%。大豆是巴西的王牌,占出口一半以上,玉米也不少。马托格罗索州是核心产区,热带气候加上大片开垦的土地,让巴西产量暴涨。政府推机械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装卸能力也跟得上,所以巴西能快速挤进粮食出口前列。 阿根廷耕地面积28.4万平方公里,年产粮食0.79亿吨,出口量超五千万吨。大豆、玉米和小麦是支柱,潘帕斯草原土壤肥沃,适合大面积种植。阿根廷人口少,粮食多半用来出口,经济命脉都靠这个。虽然规模不如美国、巴西,但它靠自然条件和技术进步,稳稳占住一席之地。 俄罗斯耕地面积123万平方公里,年产小麦4000万到5000万吨,出口3000多万吨。小麦是俄罗斯的拳头产品,黑土带土壤好,气候也合适。过去靠人工种地效率低,现在机械化普及,产量和出口量都上来了。2018年,它超过美国,成了全球小麦出口老大,北大西洋暖流还帮了忙,让这片土地更适合种粮。 这四国各有优势,美国靠技术和规模,巴西靠土地和气候,阿根廷靠草原,俄罗斯靠黑土和技术升级。它们联手,全球粮食市场才不至于崩盘。 进入21世纪,粮食贸易没那么顺了。气候变化是头号麻烦,2012年美国中西部干旱,詹姆斯·霍尔的农场收成掉三分之一,他试着种耐旱品种,还装了灌溉管道,但成本高效果有限。巴西大豆田常被洪水泡,阿根廷草原干裂,俄罗斯麦田被暴雪压,这些都让产量不稳定。各国开始推保护性耕作,比如留秸秆保水土,效果还行,但没法完全解决问题。 贸易摩擦也添乱。美国加关税后,詹姆斯的粮食卖不动,仓库塞满大豆,只能低价处理。巴西和阿根廷趁机抢市场,俄罗斯也靠低价小麦挤占份额。可长远看,全球需求还在涨,尤其是亚洲和非洲,新兴市场胃口越来越大。技术救场是条路,像精准农业、基因改良种子,能提高产量,但得花钱,普通农民跟不上。 詹姆斯2020年75岁,把农场交给儿子,自己搬到农舍养老。他看着田野,知道这行不好干,但美国农业底子厚,撑得住。巴西、阿根廷、俄罗斯也在调整,建水库、修港口,想办法稳住粮食链。未来咋样不好说,气候和贸易这俩坎儿,谁都得硬着头皮过。詹姆斯2023年去世,农场还在跑,这四个国家的农民也还在地里忙活,全球粮食安全全靠他们顶着。
美国人傻眼了!本以为中国不敢丢掉美国市场,结果没曾想,出口转内销了。你看京东、
【3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