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毛主席望着大渡河,正发愁时,李富春跑了过来,说:“主席,有个九十多岁的老人,他目睹了石达开的覆灭,您要不要见见?”
1935年5月,18名勇士强渡大渡河。
经过一番激战,红军打下了对岸的阵地,但由于大渡河的水流湍急,红军没办法在上面架桥。已经渡河的战士,费了好大劲,才从河对岸拉回四条小船。
大渡河的红军有三万余人,仅凭四条小船,想把这三万余人全部运过大渡河,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红军可没有那么多时间,毕竟,国民党的追兵就在后面,如果不抓紧时间渡河,后果不堪设想。
毛主席就比较发愁,一直在大渡河边思索办法。
就在毛主席发愁的时候,政治部副主任李富春跑了过来,对毛主席说:“主席,附近有个90多岁的老人,他目睹了石达开覆灭的过程,您要不要见见?”
听了李富春的话,毛主席顿时来了精神,说:“这位老先生在哪里?我一定要见一见他。”
“主席,天色已晚,是否明天再去?”李富春说。
毛主席摆了摆手,说:“现在就去见这位老先生。”
李富春一听,就带毛主席前往老先生家里,途中,李富春就向毛主席介绍这位老先生的情况。
这位老先生名叫宋大顺,是清末的秀才,年幼时,宋大顺目睹了石达开兵败安顺场的全过程。
毛主席听完,对宋大顺愈发感兴趣,没过多久,毛主席就来到了宋大顺家里。宋大顺也听说了毛主席的事迹,对他十分钦佩,见毛主席来到他家,宋大顺十分激动,热情地招待毛主席,两人就开始闲聊起来。
闲聊中,毛主席问道:“老先生,听说您目睹了冀王石达开兵败安顺场的全过程,不知您有何看法?”
“唉,冀王石达开,之所以兵败,在老朽看来,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错过了良机,二是失去了民心。”
当年,石达开率部抵达安顺场的时候,安顺场水流平缓,十分适合渡河,可以说,一年之中,没有比这时候更适合渡过大渡河了。但石达开却下了一个奇怪的命令,那就是命令部队,在安顺场休整三天。
谁知三天后,安顺场下起了大暴雨,大渡河的水位不断上涨,水流湍急,再想渡过大渡河,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石达开由此错过了最佳的渡河时机。
虽然无法渡河,但大渡河附近山地较多,而且地形险要,若石达开率部撤入山林,未尝不能与清军一战。
然而,石达开抵达安顺场时,在当地烧杀抢掠,制造了不少罪行,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石达开已经完全失去了民心,这也是他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后来,参与围剿太平军的,除了清军之外,还有地方民团和彝族土司部队,后二者都是为了报复石达开。
讲完了石达开覆灭的经过,宋大顺又分析了红军现在的处境,他说,红军的处境比当年的太平军好多了。
不过仅凭四条小船,想把三万余人运过河,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短时间内,红军也没有办法找到太多渡河的船只,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泸定桥渡河。
宋大顺告诉毛主席,在安顺场上游,有一座康熙年间修建的桥,桥的名字叫泸定桥,红军这么多人,想在短时间内渡过大渡河,只能通过这座泸定桥了。
宋大顺提供的信息,让毛主席如获至宝,当他得知泸定桥的存在时,更是无比激动,谢过宋大顺后,毛主席就回到了指挥所,开始研究渡河方案。
经过一夜的思考,毛主席决定把部队一分为二,一部分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一部分前往安顺场上游,夺取泸定桥,为大部队强渡大渡河创造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蒋介石也知道了红军的计划,他就派了两个旅的兵力,让他们坚守泸定桥,阻止红军渡河。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让沿途国军阻击红军,在形势十分不利的情况下,红军不断创造奇迹,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快速向泸定桥穿插前进。
蒋介石知道后,就命令部队炸掉泸定桥。
但红军的速度太快了,他们曾在48小时之内急行军240里山路,红军抵达泸定桥时,敌人甚至还没有完全炸掉泸定桥,他们只是拆掉了桥上面的木板。
这时候,泸定桥上,只剩下光秃秃的铁索,桥对面的敌人见状,忍不住叫嚣:“你们飞过来啊!”
为此,红军组织了23名勇士,飞夺泸定桥,这23名勇士十分英勇,他们以血肉之躯,冒着枪林弹雨从两条铁索上爬了过去,这一幕把敌人都看懵了。
随着红军的其他部队陆续抵达,泸定桥对面的敌人心生惧意,敌人知道,他们根本挡不住红军。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红军拿下了泸定桥,使得红军可以暂时摆脱敌人的追捕。可以说,飞夺泸定桥意义非凡,新中国十大元帅,就有七人经过了泸定桥。
刘伯承踏上泸定桥时,曾用脚重重地踩在桥板上,连跺三下脚,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费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