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国上下

醉美记录本人 2025-04-22 12:26:44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凌压西,这位来自广西的军人,毅然投身抗战的洪流,加入桂军189师,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淞沪会战,这场惨烈的战役,成为凌压西的抗战首秀,他带着部队在战场上拼死战斗,为友军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凌压西初出茅庐,在战火中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慢慢崭露头角,告岭阻击战,是凌压西军事生涯的又一次考验。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凌压西沉着冷静,凭借地形优势和士兵的顽强抵抗,以少胜多,成功阻击了日军的进攻,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凌压西卓越的军事才能,更体现了他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1938年,武汉会战后,日军挥师南下,剑指广州,黄广会战开始了,凌压西率领的桂军接到任务,要挡住日军的进攻,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和强大火力,对中国军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面对严峻的形势,凌压西没有退缩,他深知,硬拼硬打绝非上策。   在审讯日军俘虏时,凌压西注意到这些日军士兵普遍个子不高,这个不起眼的细节在他心里引起了点想法,一个大胆的计划慢慢浮现出来,结合在淞沪会战中对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观察,凌压西创造性地提出了“板凳战术”,他让士兵们挖更深更宽的战壕,还给每个人发了个小木凳。   这个战术的核心,就是利用战壕的深度和宽度限制日军行动,同时利用小木凳帮助中国士兵快速进出战壕,从而在战斗中占据主动,在黄广会战的战场上,板凳战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军士兵由于身高原因,难以逾越深壕,而日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也因为战壕过宽而无法顺利通行,成为中国军队的活靶子,站在小木凳上的中国士兵,居高临下,对日军进行猛烈射击,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板凳战术”的成功,并非偶然,它体现了凌压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军事才能,他将战场上的细微之处转化为致胜的关键,创造性地解决了武器装备落后的难题。   1940年,枣宜会战,凌压西再次展现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面对企图趁夜突围的日军骑兵部队,凌压西果断出击,率领精锐部队抄近路追击,最终将这支日军骑兵部队全歼,这场胜利让凌压西赢得了“铁板道人”的称号,敌人个个闻风丧胆。   在八年抗战中,凌压西身经百战,屡立战功,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更是一位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   抗战胜利后,中国并没有迎来真正的和平,内战的阴影又出现了,凌压西打够了仗,决定脱下战甲回家,过起了安宁的田园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凌压西跟着政府的号召,回到了家乡参与建设,他曾短暂担任广西军区高级参议,但很快便因看不惯官僚主义作风而辞职,再次回归平淡的生活。   1951年,凌压西接受邀请,成为广西省政协委员,继续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凌压西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考验,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他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于抗争的精神,也见证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板凳战术”,这个看似简单的战术,却蕴含着凌压西的军事智慧和战略思想。

0 阅读:5
醉美记录本人

醉美记录本人

胡思不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