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小常宝”齐淑芳带领30名演员留美不归,背叛祖国抛弃丈夫,并恶狠狠对丈夫说:“在美国刷盘子都比国内赚得多!”那么她在美国真的一帆风顺吗? 齐淑芳1943年出生在西安一个京剧世家。家里老一辈都是干这行的,父亲和兄嫂常年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她从小就泡在京剧的氛围里,四岁开始跟着大哥齐英才和大嫂张美娟学艺。张美娟是当时有名的武旦,动作麻利得很,齐淑芳就爱模仿她,拿根木棒在家比划,嘴里还哼着调子。小小年纪,她就立志要站上大舞台。 后来,她随兄长到了上海,考进上海市戏曲学校。那时候学戏可不轻松,每天从早练到晚,基本功得扎实。她挺刻苦,学身法、学唱腔,下课还拉着同学加练,力求每个动作都到位。1960年,她从戏校毕业,进了上海青年京剧团,正式当上职业演员。16岁那年,她在《三战张月娥》里演了个女英雄,武打利索,观众看得直鼓掌,这让她崭露头角。18岁时,她演《智取威虎山》的“小常宝”,这角色让她彻底火了。那会儿这戏是热门剧目,她演得活灵活现,成了京剧圈的明星。 齐淑芳在国内的事业顺风顺水。她演的角色经典,武旦功夫尤其拿手,唱腔也好听,观众特别买账。她还常随团出国演出,把京剧带到国外,名气越来越大。1974年,她嫁给了乐队指挥龚国泰。这人没什么名气,但对她好得没话说,家里的事全包了,让她能专心搞艺术。两人日子过得挺和睦,她的事业也没落下,反而更上一层楼。 不过,改革开放后,齐淑芳的心思变了。1982年,她带上海青年京剧团去美国演出。那是她第一次见识美国的生活,繁华的城市、高楼大厦、自由的氛围,都让她眼界大开。国内那时候条件还差得远,她可能觉得美国机会更多,心里开始动摇。 1982年的美国演出成了她人生的分水岭。演完后,她和30多个团员没回国,直接留在了美国。这事儿在国内炸开了锅,大家都觉得她忘恩负义。她还通过电话对丈夫龚国泰甩了句狠话:“在美国刷盘子都比国内赚得多!”这话听着挺刺耳,丈夫估计心都凉了,国内的人也气得不轻。 她为啥这么干?那时候中国刚打开国门,经济不行,生活水平跟美国比差太远。她可能是被美国的发达吸引了,想在那儿闯出一片天。加上她对京剧有追求,可能觉得美国能给她更大的舞台。不过,这决定代价不小。她跟龚国泰的婚姻完了,1985年她在美国跟编导丁梅魁结了婚。龚国泰后来也找了别人,俩人彻底断了。在国内,她的名声也臭了,被骂“背叛祖国”,以前的荣誉全没了。 齐淑芳到美国后,日子可没她想的那么美。刚开始,她和丁梅魁挤在纽约一间小破公寓里,生活紧巴巴。为了吃饭,她带着团队上街表演,风吹日晒,观众没几个,挣的那点钱刚够糊口。剧团没名气,只能接些低薪演出,偶尔还得干点杂活补贴。她那句“刷盘子都比国内赚得多”听着豪气,可现实是她得从头熬起。 但她没认输。1988年,她攒了点钱,在纽约成立了齐淑芳京剧团,想把京剧在美国做起来。刚起步时苦得很,每天早起排练,晚上还得找资金,累得够呛。她带着团队到处跑演出,慢慢攒了点名气。1990年代,剧团开始有点起色,她还登上了百老汇的舞台,演京剧给美国人看,得了不少掌声。美国联邦艺术委员会给了她个“传统艺术最高成就奖”,她也成了继梅兰芳后第二个上百老汇的京剧演员。演出超千场,观众几十万,这些成绩是她一步步熬出来的。 到了晚年,齐淑芳还在美国忙着推广京剧。2010年,她72岁了,还登台演出。年纪大了,动作慢了点,但嗓子还亮,观众照样捧场。她在美国演了上千场戏,观众不少,为京剧在那儿扎根出了不少力。不过,她的生活也不是没遗憾。离开祖国,她没了根,亲情也没了,背着“背叛”的骂名几十年。晚年她说过想念中国,但从没说过后悔,觉得自己在美国实现了艺术梦。 齐淑芳这辈子挺矛盾。她有才华,有韧劲,在美国混出了名堂,可也丢了太多东西。她选了这条路,有人佩服她的勇气,有人骂她没良心。她的故事听着挺复杂,值不值得,只有她自己知道。
1988年,“小常宝”齐淑芳带领30名演员留美不归,背叛祖国抛弃丈夫,并恶狠狠对
文山聊武器
2025-04-22 17:16:53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