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理第一师师长徐庭瑶不幸被敌方炮弹炸伤,刚醒来就问:“打炮的那个人是

新霖谈历史 2025-04-22 20:09:23

1930年,代理第一师师长徐庭瑶不幸被敌方炮弹炸伤,刚醒来就问:“打炮的那个人是谁啊?” 那一年,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之间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中原大战。战火燃遍中原大地,双方投入数百万兵力,厮杀惨烈。 时任蒋军第一师代理师长的徐庭瑶,正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他治军严谨,指挥得当,给冯玉祥的西北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然而,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生死往往只在一线之间。就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徐庭瑶的指挥部不幸遭到了敌方炮火的覆盖,一发炮弹在他附近爆炸,弹片四溅,徐庭瑶猝不及防,当场被炸成重伤,右臂臂骨粉碎,血流如注,昏死过去。 左右随从惊骇万分,连忙将他抢救下来,送往后方医院。经过紧急救治,徐庭瑶总算保住了性命,但右臂伤势极重,差一点就要截肢。 当徐庭瑶从昏迷中悠悠醒来,意识逐渐清醒之后,他问的第一句话,却并非关心自己的伤势如何,能否保住手臂,而是用虚弱的声音,急切地询问身边的部下:“打炮的那个人是谁啊?抓到了没有?有谁知道吗?” 左右部下面面相觑,都摇了摇头。战场混乱,炮弹横飞,哪里能知道是哪一门炮、哪一个炮手打中了这里?更别说在激战中去抓一个敌方的炮手了。 听到部下的回答,徐庭瑶失望地说:“你们不知道啊,炸伤我的这门炮,我听声音、看弹着点就能判断出来,是法国人造的那种81毫米迫击炮。这种法制迫击炮,我研究过,它有几个特点:‘落角大、射速高、威力广’。听起来不错,但实际上,法国人造东西,华而不实,缺乏德国人那种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这种炮,最大的缺点就是准确度非常差,炮弹打出去,天女散花一样,基本靠蒙。那个炮手用这种准头极差的炮,竟然能打出如此刁钻的角度,太不简单了。可惜啊,你们竟然没能抓到他。” 在场的部下们听得是目瞪口呆,心中暗自嘀咕:这徐师长是不是被炮弹炸糊涂了?差点命都没了,不想着怎么报仇,反而在这里大赞敌人的炮手是人才?这叫什么事儿啊。 徐庭瑶的这番“惜才”奇谈,很快就在军中流传开来。结果,这名炮手居然被王耀武找到了,并且就在74军51师任职。 1939年6月,王耀武前往重庆,受到老蒋的召见,被提拔为74军军长,原军长俞济时调任徐庭瑶三十八集团军下属的第五军军长。 但俞济时不是一个人去第五军上任,而是要把自己的起家部队第58师一起拉走。 王耀武得到口风后,心中焦急万分,又不好跟俞济时当面撕破脸。 恰好此时,军政部长何应钦在重庆举办了一场高级别的酒宴,宴请包括徐庭瑶在内的多位军界大佬。王耀武虽然当时级别尚不够,但因其新晋军长的身份和何应钦(王耀武与何系关系也较为密切)的赏识,也得以受邀参加。 趁着这个机会,王耀武决定投其所好,建立人情。将徐庭瑶梦寐以求的人才送到他面前,满足他多年的夙愿,这份人情之大,足以让徐庭瑶对他刮目相看,感激不尽。 此外,徐庭瑶作为俞济时即将赴任的第五军的顶头上司,对于俞济时是否要带着一个完整的嫡系师前来“掺沙子”,必然有着自己的考量和发言权。一旦徐庭瑶承了王耀武这个人情,又岂能坐视俞济时挖王耀武的墙角而无动于衷?他必然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出面阻止58师的调动。 王耀武送出这份“厚礼”后,徐庭瑶得偿所愿,非常开心,自然要投桃报李。 随后,徐庭瑶联合好友白崇禧,在老蒋面前参了俞济时一本,说俞济时指挥大规模机械化部队(第五军是当时国军重点建设的唯一一个机械化军)的经验相对缺乏。由他来担任第五军军长,是否最为合适的人选,值得商榷。 此外,俞济时将第58师这样一个完整的、隶属于第74军建制的整编师,随着前任军长的调动而整体平移至第五军,这既不符合国军现行的编制条例,也开了“部队随人走”的恶劣先例。如果各级将领都可以将自己指挥过的部队视为“私产”,任意带走,那军队的建制岂不形同虚设?长此以往,必将严重破坏军队的组织原则和指挥体系。 在老蒋看来,俞济时的行为确实是有些“莽撞”和“不识大体”,最终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将这个“烫手山芋”交给了俞济时的叔叔、后勤部长俞飞鹏去处理,让他去“规劝”一下自己的侄子。 俞飞鹏立刻给远在前线的侄子俞济时打去电话,狠狠敲打了一番,说王耀武八面玲珑,是老蒋看中的人才,这种人我们俞家巴结还来不及,你还要挖他的墙角,简直是在自毁前程。 随后,俞飞鹏指示俞济时马上跟王耀武办理交接,全军上下的事通通交由王耀武做主,让他不要干涉。 就这样,王耀武顺利地、完整地接收了第74军的全部三个师,没有受到任何损失,之后又将58师俞济时的亲信该踢走的踢走,该拉拢的拉拢,彻底掌控了74军。

0 阅读:0
新霖谈历史

新霖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