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鼓动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的不是长孙无忌,也不是房玄龄、杜如晦,而是程咬金。 据《旧唐书·程知节传》记载,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知节白太宗曰:“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 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面临着继承人的选择问题。嫡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但二子秦王李世民在唐朝统一战争中立下的赫赫战功无人能及,身边聚集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秦琼以及程咬金等一大批文臣武将,形成了实力强大的“秦王府”集团。 随着天下逐渐安定,太子建成与秦王世民之间的储位之争日益激化。 太子建成深知李世民功高震主,对其地位构成严重威胁。他联合四弟齐王李元吉,一方面在朝堂上拉拢大臣,培植势力;另一方面则不断寻找机会,试图削弱甚至铲除秦王府的力量。 他们利用太子的合法地位和李渊对李世民功高权重日渐产生的猜忌心理,屡次在高祖面前构陷李世民及其部属。 秦王府的成员,特别是那些战功卓著、忠心耿耿的武将,自然成为建成、元吉重点打击的目标。尉迟敬德曾被诬陷下狱险遭杀害,杜如晦、房玄龄等核心谋士也曾被外调,秦王府面临着被逐步瓦解的现实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程咬金也成了太子李建成的忌惮和打击对象。为了将程咬金调离秦王府,李建成在高祖李渊面前说了程咬金的坏话,将其外放为康州刺史,实为一种贬黜和流放,目的是割断程咬金与秦王府的联系,削弱李世民的羽翼。 这次贬黜让程咬金清醒地认识到了局势的严峻性,他不是第一个被打压的秦王府成员,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因此,程咬金决定向秦王李世民进言,劝李世民必须立刻采取果断行动,以应对迫在眉睫的危机,并向李世民表达了在危难关头誓死追随、共存亡的决心。 此时,距离玄武门发生还有两年。这说明,早在局势尚未发展到最后摊牌阶段时,程咬金就已经洞察到了危机的实质。 由此可见,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绝非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而是一个具备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 两年后,程咬金也亲自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因功被拜为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奠定了自己后半生的荣华富贵。
蜀汉五虎将之中,黄忠爵位最高。
【22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