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伪军头子莫正民,决定率部起义,投奔八路军,谁知这时,日军中队长打来电话,说:“你要投靠八路军?”莫正民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抗日战争进入关键时刻。日本的势力逐渐削弱,中国的抗战形势日渐好转。残酷的战争环境不仅让八路军战士面临敌人的铁蹄,更让一些曾一度为日军效力的伪军面临前所未有的抉择。
在鲁南,伪军头子莫正民正经历着一场内心的激烈斗争。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曾效忠于日军,成为鲁南的伪军剿共总司令,但时代的风向似乎在发生变化。
莫正民的故事充满了复杂与挣扎。他出身普通,但机智果敢的性格让他迅速在复杂的军政环境中崭露头角。
在初期,他也曾试图保持中立,避免在各方势力中被裹挟。现实逼迫他做出妥协。
1939年当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时,莫正民的部队被迫与八路军作战,最终在困境中投降日军。此后,他被日军软禁于兖州,一度陷入人生低谷。
1940年4月,莫正民在日军的要求下重组“剿共自卫团”,回到家乡继续为日军效力。尽管他成为了日军的重要棋子,但他的内心始终动荡不安。
他不是典型的汉奸,在鲁南地区的伪军头目中,他虽为日军效力,但从未真正参与对同胞的屠戮。在内心深处,他始终认为,自己迟早要为抗日做出贡献,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莫正民愈发看清局势。他知道,日军必败无疑,投靠八路军或许是他唯一的出路。然而,投奔八路军并非易事。
作为鲁南的伪军司令,他的行动始终受到日军的严密监视。稍有不慎,不仅他自己,整个部队的命运也会遭到毁灭。
八路军方面也早已注意到莫正民的摇摆。自1942年以来,八路军鲁南地区的领导层多次与他接触,试图争取他反正。这并非简单的军事拉拢,更是一场心理战。
在谷凤鸣等八路军干部的多次劝导下,莫正民逐渐看到了八路军的诚意,尤其是在目睹了八路军对被俘人员的优待政策后,他心中的顾虑逐渐消散。
八路军的劝说不仅限于言语上的拉拢。实际上,他们还巧妙地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莫正民保存实力,避免日军的严酷盘查。1944年八路军与莫正民达成协议,莫正民同意向八路军提供日军的军事情报,同时不参与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行动。
这些暗中的合作,让莫正民对八路军的信任逐渐加深,他开始认真考虑起义投奔八路军的可行性。
11月,莫正民终于下定决心。他秘密召集了几位心腹,告诉他们,自己决定率部投奔八路军。这个决定来得并不轻松,他已经摇摆不定了太久,担心的是一旦暴露,日军会在顷刻间将他与他的部队摧毁。
他也深知,若再不行动,机会稍纵即逝。八路军的鲁南主力已经对莒县形成了包围之势,莫正民的部队是八路军攻克莒县的关键力量。
11月14日夜,莫正民带领部队悄然行动,准备按计划与八路军里应外合,攻占莒县城。然而,就在他紧张地安排行动时,电话铃声突然响起。
在那个昏暗的办公室里,莫正民接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冷峻的声音:“你要投靠八路军?”莫正民顿时感到一股冷汗从后背流下,手中握着话筒,额头不由得沁出了汗珠。
电话是日军中队长打来的,对方明显怀疑莫正民的动向。此时,莫正民心中一片空白,但他迅速调整了情绪,用冷静的语气回答:“中队长,您误会了,我对大日本帝国的忠诚,日月可鉴。我只是听闻八路军可能有行动,所以准备防御,以防他们有任何举动。”
日军中队长半信半疑,但也没有立刻采取行动。莫正民挂掉电话后,心脏仍在狂跳不止。这个时刻,让他深刻体会到了身处险境的压力,但同时,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他必须尽快行动,否则一切都将无法挽回。
电话风波后,莫正民立即召集手下,将事态的紧迫性告知每一位心腹。他们必须在日军发现任何异常之前,迅速行动。于是,在深夜的掩护下,莫正民率部秘密控制了日军驻守的几个据点,将城内的日军分割开来。
与此同时,八路军的攻势也在外围展开。两军在莒县城外里应外合,八路军逐渐掌控了战局。莫正民的部队迅速控制了日军的一些要害位置,尤其是城内的几处关键据点。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莫正民与八路军的部队一同围攻日军中队。经过一夜的激战,日军中队彻底溃败,而莫正民的部队顺利起义,正式投奔八路军。
这次战斗不仅让莒县解放,也让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力量大为增强。莫正民率领3500余人成功起义,这一壮举为八路军的全面反攻奠定了坚实基础。
起义后,他的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独立第二旅,莫正民亲自担任旅长。八路军的领导人罗荣桓、黎玉和肖华等亲自发电祝贺,莫正民被八路军正式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