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好人多!”上海一女子在乘下行电梯时,突然看见一位大哥蹲在地上,让后面的人趴他身上,本以为大哥是带小孩的家长,直到他站了起来,看清真相的女子眼泪不禁湿润了,网友:或许这就是大爱无私! 据羊城晚报•羊城派4月22日报道,事情发生在上海,当时商场正是人流量大的时候,有个穿红衣服的女士准备坐电动扶梯下楼。 刚走到扶梯口,就看见前头有个穿深蓝工作服的大哥蹲在地上,后背上趴着个人。红衣女士以为这是家长带孩子,还掏出手机想拍下这有爱的画面。 等那大哥直起腰来,她才看清楚后背上趴着的根本就不是小孩——是个下半身空荡荡的残疾人,两条腿从大腿根儿就没了,手里还攥着两个木头板凳。 这个残疾人平时就靠这两个板凳走路,右手板凳往前挪一步,左手板凳再跟上来,整个人像划船似的往前蹭。 可到了电动扶梯这儿就犯难了,这玩意儿自己会动,根本来不及把两个板凳都摆上去。当时周围人来人往,好多人光顾着赶路,谁也没注意这个缩在角落里的残疾人。 穿蓝衣服的大哥原本已经走过扶梯口了,又折回来蹲下身子,让残疾人搂住自己脖子。红衣女士后来跟记者说,她亲眼看见大哥后背的衣服都被残疾人的木头板凳蹭脏了,可人家压根没在意。 要说这大哥背人上扶梯可不容易,电动扶梯台阶又窄又斜,正常人自己站着都容易晃悠。大哥先是慢慢蹲稳当了,等残疾人搂紧脖子,才抓着扶手慢慢直起身。 旁边等电梯的人都屏住呼吸看着,有个穿校服的学生想上去搭把手,被大哥摆摆手拦住了,怕人多添乱。残疾人手里两个木头板凳碰着铁扶手叮当响,大哥每跨一步都得等扶梯台阶升上来,两条腿绷得笔直。红衣女士举着手机录像,手心里全是汗,生怕他们摔着。 后来记者找到地铁站调监控看,整个过程就两分多钟。可当时在场的人都说感觉过了好久。等大哥终于把人背到楼下平地,自己后背全湿透了,脖子上还留着两道红印子。 残疾人下了地,抓着板凳想给大哥鞠躬,被大哥一把扶住。站务员这时候才跑过来,说要帮忙联系无障碍电梯,大哥摆摆手说不用,转身就消失在人群里了。 这事被传到网上后,上海残联的同志出来说话了。他们说全市登记在册的下肢残疾人超过8万,可像地铁站这种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真正用起来还是有很多不方便。 就拿这个地铁站来说,虽然按规定装了无障碍电梯,可离扶梯口有五十多米远,腿脚不便的人找起来确实费劲。有热心网友专门去现场看过,说那个扶梯有28级台阶,坡度少说有30度,正常人空着手走都费劲,更别说背着个人了。 红衣女士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她最佩服的是大哥那份自然劲儿。从头到尾没喊人帮忙,也没摆出做好事的架势,就像顺手帮邻居拎个菜篮子似的。 当时在场有个戴眼镜的老阿姨,看得直抹眼泪,说现在这样肯实打实帮忙的人不多了。地铁站清洁工说,后来几天总有人在那段扶梯前驻足,还有人拿着手机比划当时的情景。 这事过去半个月,有记者在虹桥火车站拍到类似场景。这回是个穿制服的保安背着坐轮椅的老人上下楼梯,问起来才知道,人家说是看了那个大哥的新闻受了启发。 上海地铁运营方最近也发了通告,说要给所有站务员培训助残技巧,还在重点车站添置了折叠式便携坡道。要不说好风气能传染人呢,听说现在好些地铁站的志愿者都学会了怎么正确搀扶残疾人上下扶梯。 要说那个做好事不留名的大哥,后来有媒体还真找着他了。人家是附近汽修厂的钣金工,姓陈,安徽来沪打工的。 记者去采访,陈师傅死活不肯露脸,说就是碰上了搭把手的事,没啥可说的。他工友倒是爆料,说老陈平时在厂里就爱帮人,谁电动车坏了都给修,连看门大爷的收音机坏了都找他。厂领导说月底要给他发奖金,陈师傅转手就把钱捐给残疾人基金会了。 这事看着小,背后门道可不少。残疾人保障法专家说了,按法律规定公共场所必须配备无障碍设施,可现实里很多设施不是没有,就是不好找不好用。 就像陈师傅帮忙的这个地铁站,无障碍电梯标识不够明显,很多残疾人宁愿爬扶梯也不愿绕远路。社科院有研究员专门写文章分析,说咱们的助残设施不能光图有,关键得让人用着顺手。好比说扶梯旁边要是有个呼叫按钮,能直接联系工作人员,不就省得残疾人干着急了? 要说这事最让人感慨的,还是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残疾人敢让素不相识的人背着走扶梯,大哥也敢冒着风险帮忙,这种默契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 红衣女士后来在采访里说,她当时最震撼的不是大哥的力气,而是那份理所当然的善意——就像看见自家兄弟需要帮忙,自然而然就伸手了。这事传开后,有个坐轮椅的画家专门画了幅速写,画里头大哥的背影特别厚实,残疾人趴在他背上笑得眼角都是皱纹。 对于这件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 信息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2025年4月22日
“还是好人多!”上海一女子在乘下行电梯时,突然看见一位大哥蹲在地上,让后面的人趴
玉尘飞啊
2025-04-24 13:53: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