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新中国首位女将军衣锦还乡,村民热情接待,却也遇上了曾经毒打过自己的前夫,将军知道后托人带了句话,此人听后竟痛哭流涕。
封建时代下的女性,被仁义礼教所束缚,大多都拥有着悲惨的一生,而那个时代的女性,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更是难上加难。
1908年,李贞出生在湖南省的贫苦家庭中,父母想要儿子,却得了六个女儿,在李贞小妹出生后不久,她的父亲就染病去世。
家境贫寒,又失去家中的顶梁柱,温饱难以保证,6岁的李贞便被送到地主家做童养媳。
地主亦并非良善之人,将李贞带回家不是慈悲心作祟,未到适婚年龄就做个粗使丫头,到了年纪就是自己家的儿媳妇。
在地主家的十年中,各种脏活累活都是她来干,稍有不顺她便要遭到一顿毒打。
李贞16岁那年,和地主家的儿子成婚,但李贞也并没有过上少奶奶的生活,她的丈夫也是动辄拳脚相加。
李贞在古家的压迫之下,向往着自由和美好,革命思想浪潮之下,李贞决定结束这样灰暗的日子,离开古家和这段难以忍受的婚姻。
她积极的加入了当地的妇女协会,努力的学习新思想,跟着组织发动人民群众,主动剪去长辫,以满腔的热血投入到了革命的事业中去。
1927年,因为她出色的表现,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李贞在战争中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男兵,反围剿的战役中,上演了一出“狼牙山五壮士”般的壮义之举,面对敌人的活捉叫嚣,她和几位同志被逼到了悬崖边上,退无可退之下,她果断命令同志们决不能让敌人抓活的。
顾不上自己已经身怀六甲,纵身跃下悬崖,其他的队员见之也都跳了下去。
李贞被卡在树杈之间,而在不远处躺着两名牺牲同志的尸体,她的身下也流淌着鲜血,来不及伤心,和幸存的同志掩埋牺牲战友的遗体,一起搀扶着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两万五千里长征,她从来未将自己当做弱势群体,与其他的女干部同住,将自己的马匹用来运送伤员。
抢渡金沙江,跃过玉龙雪山,有些战士在极度的疲惫之中跌落山崖,李贞将红旗插到了山顶,鼓舞着战士们的士气。
在部队顺利进入草地时,李贞感染伤寒,丈夫甘泗淇劝她留在当地先行休养一阵子,遭到了李贞的强烈反对,她用带子将自己绑在马背上,跟随着大部队继续前行,最终顺利会师。
新中国成立后,李贞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她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女将军。
1957年,她回到家乡探亲,村民们十分热情的接待了李贞一行人,又回到少时熟悉的地方,她的心中感慨万千,有人欢喜有人忧,李贞的第一位丈夫听到李贞衣锦还乡的消息,心中惧怕非常。
他对自己曾经的恶行清楚得很,对李贞拳脚相加,如今李贞已然是将军之衔,恐怕会遭到她的报复。
可李贞只是给他带去了一句话,他听后痛哭流涕,愧对于自己曾经的恶行。
他本以为李贞会以牙还牙,却没想到李贞只是说往事都已过去,现在我们都是新中国的人民,都应该为新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贞走过最艰难的路,她深知幸福来之不易,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传统,她晚年居住在年久失修的四合院中,夏日漏雨冬日漏风,然她并不在意,依旧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且更能贴近群众的生活。
简单的几件屋内布置,陪伴了她十几年,1990年3月11日,李贞将军与世长辞,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在生前她对自己的仅有的一些积蓄做了安排,除了捐给自己和丈夫的家乡,便是儿童福利基金会和党费。
她的一生奉献给革命,唯一的遗憾便是没有为丈夫生下孩子,在革命途中两次流产,失去了怀孕的机会。
夫妻二人恩爱非常,收养了二十多个孩子,其中大多是烈士遗孤,他们悉心教导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李贞出身无法选择,作为旧社会之下的女子,她生活的格外艰难,但是她从未就此放弃过自己的人生。
投身革命以后,她从未因为自己是女子便觉得不同,反而表现得格外优秀,无论何时,我们都能在她的身上看到那股不服输的尽头,一种绝不言败的毅力,面对曾经虐待她十几年的人,她亦选择了宽恕原谅,她的大度也非常人所企及。
她的一生,见证了清末的腐朽,民国的动荡和新中国的生生不息,在时代的洪流之下,她坚定了自己选择的路,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正是如李贞将军般的革命先烈为之不懈努力,才有了我们今日这般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