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斯大林坟墓被挖开,军官们将其从水晶棺中抬了出来,迅速剥去他军服上的金钮扣,换上铜纽扣,随后将他装入一口普通棺材,这到底怎么回事? 斯大林是苏联的铁腕领导人,从1920年代末到1953年去世,掌权近30年。他把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强国,二战时还带着苏联打败了纳粹德国。这功劳不小吧?但另一面,他搞大清洗,弄死了几百万自己人,集权到极点,连党内老伙计都不放过。这种功过掺半的家伙,死后评价自然两极分化。 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苏联人把他当神一样供着,遗体放进列宁墓,和列宁并排躺着,水晶棺、金钮扣军服,排场拉满。这不是随便谁都能享受的待遇,象征着他至高无上的地位。可这才过了8年,怎么就把他挖出来了呢? 答案得从赫鲁晓夫说起。斯大林死后,接班的是赫鲁晓夫。这位老兄跟斯大林关系复杂,既是他的手下,也深受其害——大清洗时,他亲眼看着不少同事被整死。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扔了个大炸弹:秘密报告。他痛批斯大林搞个人崇拜、滥杀无辜,把斯大林从神坛上拽下来。这报告一出,党内炸了锅,苏联社会也开始动荡。 赫鲁晓夫这么干,不是单纯发泄私怨。他想借此巩固自己的权力,搞改革,把苏联从斯大林的高压模式里解放出来。可斯大林的影响力太大,死后还有一大堆“粉丝”。遗体躺在列宁墓里,天天有人瞻仰,跟个圣人似的。这让赫鲁晓夫很头疼——你改革归改革,但老大哥的影子还在,怎么彻底翻篇? 到了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召开,赫鲁晓夫觉得时机成熟了。会上,他和他的支持者公开提议:把斯大林的遗体迁出列宁墓。这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政治操作。当时,苏联跟西方冷战正酣,国内经济也不太好,赫鲁晓夫需要一个大动作,既能转移视线,又能表明立场——苏联要跟过去彻底切割。 提案一出,会场没啥大反对。毕竟经过几年反斯大林宣传,大家对他的好感早就没那么强了。于是,1961年10月31日深夜,这场“挖坟行动”就上演了。军官们动手,把斯大林从水晶棺里抬出来,金钮扣换成铜纽扣,象征性地降了格,然后埋到克里姆林宫墙边的普通墓地里。从此,列宁墓里只剩列宁一个。 你可能会问:干嘛不直接烧了或者随便埋了?为啥还搞得这么仪式化?其实这背后有讲究。苏联高层不是要彻底否定斯大林,毕竟他打赢二战、搞工业化的功绩抹不掉。他们只是想“降级”他的地位,让他从神变成普通人。剥金钮扣、换普通棺材,就是要把他从“伟大领袖”拉回“历史人物”的位置,既不得罪老派支持者,又能给改革派一个交代。 再说,这事得低调干。深夜行动、不对外宣传,就是怕老百姓反应太大。毕竟那时候还有不少人怀念斯大林,弄不好会引发骚乱。赫鲁晓夫玩的是平衡术,既要达到目的,又不能把局势搞乱。 这事不光是苏联内部的事,冷战期间全世界都盯着。斯大林遗体被迁,等于苏联公开承认过去的错误,对西方来说是个宣传点——看,共产主义阵营自己都翻脸了。美国和欧洲媒体逮着机会大肆报道,苏联的形象多少受了点损。但对苏联自己来说,这也是个信号:我们不怕自揭家丑,要往前走。 与此同时,东欧国家也看着呢。波兰、匈牙利这些地方早就对斯大林式的高压不满,1956年匈牙利事件就是例子。斯大林遗体迁出,让这些国家觉得苏联可能真要变了,给了他们一点松绑的希望。 说到这儿,你可能觉得这事挺简单——赫鲁晓夫想改革,所以把斯大林迁出去。可历史没这么黑白分明。斯大林的功过到现在都没个定论。有人说他奠定了苏联强国的基础,有人说他是个暴君害了无数人。迁遗体这事,也有人觉得是大快人心,有人觉得是忘恩负义。 赫鲁晓夫自己也没落个好下场。1964年他被赶下台,改革半途而废。讽刺的是,他反斯大林反得那么狠,最后自己也被历史冷落。斯大林的墓呢?至今还在克里姆林宫墙边,游客路过还能看到,但早就没当年的排场了。
斯大林到底有多可怕,胡志明因为一件事才明白,他当初为何执意要大清洗了。1924
【5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