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汉口,黄克诚的岳父因贩卖鸦片罪被判死刑。行刑前,黄克诚找到负责此案的干部,提了一个请求。 1952年,汉口笼罩在肃杀氛围中,一桩震动全城的鸦片案即将迎来最终判决。案件主角是黄克诚的岳父,这个在旧社会与汉奸勾结经营烟土生意的商人,此刻正蜷缩在阴冷牢房里等待发落。 消息传到湖南省委大院时,省委书记黄克诚正在批阅文件,钢笔尖在纸上顿出个墨点,洇透了半张信笺。 这位出身永兴县贫农家庭的革命者,人生轨迹早在1925年就发生了转折。当时二十出头的穷学生,靠着族亲凑的学费在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念书,却在接触进步思想后毅然投身革命洪流。 3年后湘南起义的硝烟里,他带着农军攻下永兴县城,从此跟着朱德的队伍踏上井冈山。岁月磨砺出他沉稳的性格,每逢战事总要反复推敲敌我态势,这种特质让他在长沙战役和反围剿作战中屡建奇功。 抗日战争爆发时,黄克诚带着新四军第三师转战苏北,面对日军铁桶般的封锁,他发明了“化整为零”战术,白天把部队分散成几十人的小队藏进芦苇荡,入夜就像钢针般刺向敌人要害。 有次伏击战缴获了几箱罐头,警卫员悄悄往他挎包里塞了两盒,第二天行军时被他发现,硬是追着辎重队退了回去。 这种近乎苛刻的廉洁作风贯穿了他整个军旅生涯,棉军装袖口磨出棉絮就拿粗线缝补,每月两盒火柴定额用完就摸黑处理公文。 部队移驻盐阜地区时,当地士绅送来半扇猪肉劳军,他站在伙房门口盯着炊事员把肉全分给了伤员。这些故事在战士们口中传开,都说咱们黄师长是块淬过火的精钢。 当岳父的判决书摆在案头时,黄克诚在办公室呆坐了一整夜,作为主政湖南的封疆大吏,他比谁都清楚鸦片祸害过多少家庭,更明白新政权要立威必须拿大案开刀。只是想到妻子唐棣华苍白的脸色,胸口就像压了块磨盘。 唐棣华自打得知父亲被捕就闭门不出,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干部既痛恨父亲勾结日伪的过往,又割不断血脉亲情。她没向丈夫求情,但日渐消瘦的身影瞒不过身边人。 行刑前两天,黄克诚突然吩咐警卫员备车,顶着绵绵秋雨敲开了中南局干部高文华的家门。两人在客厅里说了不到十分钟,临走时高文华追到院门口,望着吉普车尾灯长叹:“铁汉柔情啊!” 刑场设在汉口郊外野河滩,唐棣华在两名女干部陪同下见到了戴镣铐的老人。隔着五步远的距离,父女俩谁也没说话。 远处传来整齐的脚步声,唐棣华突然蹲下身,把怀里捂着的布包放在地上——里面是半块她父亲最爱吃的孝感麻糖。 1986年,北京八宝山的松柏树下,黄克诚的骨灰盒上覆盖着鲜红党旗。前来吊唁的老部下们说起往事,有人提起当年的鸦片案,唐棣华正在整理花圈上的挽带,闻言抬头笑了笑:“他这辈子就求过那一次人。” 挽联上“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八个字被阳光照得发亮,像是给这铁骨铮铮的一生盖下的最后印章。
1952年汉口,黄克诚的岳父因贩卖鸦片罪被判死刑。行刑前,黄克诚找到负责此案的干
寒梅傲骨雪中情
2025-04-28 12:48: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