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勾引在先!” 2008年,29岁华裔女作家被15岁男孩侵犯,法庭上,对方律师以女作家裸露脚踝为由,称她先勾引的男孩。 2013年春天,一本名为《生命暗章》的小说悄然问世,作者李怀瑜的名字开始被美国文学圈熟知。这位哈佛大学文学系毕业的华裔女作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这部作品,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这是一部重要且勇敢的作品",美国文学评论家如此评价。 然而,鲜有人知道,这部畅销书背后隐藏着一段令人心碎的往事。 五年前,也就是2008年的四月,时年29岁的李怀瑜决定独自前往英国北爱尔兰旅行。作为一名热爱自由与冒险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她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没有什么比沉浸在户外风景中的远足更让我兴奋了。"这种热情驱使她踏上了这段旅程,却不曾想会彻底改变她的一生。 李怀瑜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华人精英家庭,父母都是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的知识分子,在知名企业工作。尽管作为华人在美国时常面临种族歧视,但优越的家庭条件让她从小就进入贵族私立学校就读,并有多位教授为她辅导学业。19岁那年,她如愿考入哈佛大学,毕业后凭借父母的人脉资源,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社会活动家。 那天,李怀瑜走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乡间的小路上,古老的树木爬满青藤,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的脸上。正当她沉醉于这片"绿王国"的美景时,一个15岁的当地男孩走近她,声称自己迷路了,希望李怀瑜能帮忙指路。 李怀瑜热心地与男孩攀谈起来,了解到他来自一个旅人社区,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出于同情,临别时她给了男孩一个拥抱,告诉他沿着小路往西走就能回到小镇。然后,她继续自己的旅程,来到一条小溪边,脱下鞋袜,挽起裤腿涉水而过。 她不知道的是,那个看似清澈眼神的男孩并没有离开,而是悄悄尾随在她身后,目光始终停留在她的身上。这个貌似无害的偶遇,以及溪边脱鞋的无心之举,竟在日后成为法庭上男孩律师指控她"勾引未成年人"的所谓"证据"。 当李怀瑜走到山谷深处时,一直尾随的男孩突然从背后冲上来将她扑倒。男孩挥舞着拳头猛烈地击打她的头部、脸部和腹部,直到她无力反抗。李怀瑜虽然学过格斗,但在关键时刻,她的大脑一片空白,身体完全僵硬,甚至无法发出喊叫声。 几个小时的噩梦后,男孩离开了,留下浑身是伤的李怀瑜。法医报告显示,她全身共有39处伤痕。这些物理伤害虽然最终会愈合,但心灵的创伤却深深烙印在她的生命中。 回到住处后,李怀瑜忍着巨大的痛苦报了警,随后去药店买了紧急避孕药。她患上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伴随着焦虑、抑郁和恐慌。曾经热爱旅行和自然的她,现在连开门拿个邮件都做不到。每天,她都要洗很多次澡,每次超过一小时,仿佛这样能洗去那段记忆。 警方根据DNA证据很快逮捕了那个15岁的男孩。然而,当案件进入法庭时,故事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男孩的律师竟然以李怀瑜比男孩年长十几岁,且在河边脱掉过鞋袜为由,宣称这是一种"性暗示"。律师在法庭上大声宣称:"是李怀瑜引诱的男孩,应该判处李怀瑜性侵未成年人!" 这种荒谬的辩护策略背后,是深刻的种族偏见和性别歧视。作为一名华裔女性,李怀瑜在英国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面临着双重的不公。但她没有屈服,而是在公众场合不断为自己发声,让更多人了解这个案件。最终,在庭审前,男孩认罪了,被判处八年有期徒刑。 然而,司法的胜利并不能完全抚平李怀瑜的伤痕。她通过写作来治愈自己,将那段黑暗的经历变成了《生命暗章》一书。小说在2013年出版后获得了巨大成功,连续两年获奖,2016年获得SI Leeds文学奖第二名,2017年获得"非布克奖"。 在恢复的过程中,李怀瑜遇到了一个男人,她坦诚地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两人相处得很愉快,但这段感情最终破裂了,那个男人离开时说:"被强奸过的女人不值得去爱。"这句话再次伤害了她。 更令人担忧的是,那名男孩在假释期间逃跑了,至今没有被抓获。这个消息再次将李怀瑜拉回到恐惧中。但她没有放弃,而是成立了一个保护女性权益的组织,并在公开演讲中强调了社会地位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如果我来自他的社区,更年轻且未受过教育,那么警察很有可能不认真对待我的案件,我也不会得到正义的结果。"
华人女子美国公园体验记不敢相信,一个华人女子竟然每天晚上
【257评论】【7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