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初,霍揆彰率14师反攻罗店,想派副师长接替作战不利的旅长,副师长面露难色,郭汝瑰说:战死沙场,军人的本分,怕什么,我去。 淞沪会战是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虽然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8月份起,陈诚“土木系”的基干部队十八军在军长的带领下赶赴上海战场,彭善、霍揆彰、李树森和夏楚中四名师长,管理四个师,在此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9日,胡琏率部率先攻入罗店,首战告捷,歼灭日军100余人。次日11团和67团的主力赶到,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罗店争夺战就此启动。 25日起的战况尤为惨烈,67师的旅长蔡炳炎于此壮烈牺牲,师长李树森手臂被炸至重伤。为了稳住战况,罗卓英被迫将11师的胡琏和14师的杨勃升为旅长,令刚归国不久的黄维担任师长。 尽管局势焦灼、伤亡惨重,但罗店的位置十分重要,绝不可能被轻易舍弃。为了尽快反攻,夺回罗店,14师临危受命,担任了反攻战的主力,在其他三个师的配合下,于29日晚发起了冲锋。 然而到30日傍晚时,担任先锋和主攻的两个团均死伤惨重,连以上的军官几乎全员战死。师长霍揆彰对42旅的表现不满,要求副师长代理指挥。 副师长眼见前线死伤官兵如此之多,哪里敢去?竟当场做了缩头乌龟。这时,时任参谋长的郭汝瑰站了出来,主动表示愿意前往。 之后战况日渐焦灼,宝山失守后,十八军被迫转攻为守。但郭汝瑰的42旅依旧坚挺,面对日军的猛烈炮火和属下的劝退,他只有一句话:“怕什么,当兵的战死沙场,难道不是天经地义?” 郭汝瑰战术激进,秉持“以暴制暴、以攻对攻”的手段,接连派出部队和日军正面交锋,成了日军久攻不下的一块“难啃的骨头”。郭汝瑰认为一味的退让只有死路一条,唯有不断反攻,才能同兵力强大的日军抗衡。 在一次反攻中,营长宋一中擅自撤退,令郭汝瑰大为恼怒,当场就要处决这个贪生怕死的“懦夫”。但宋一中辩解道:“我不是怕死,而是担心无谓的伤亡太多,想保留一些生力军,日后再战!” 郭汝瑰大怒:“哪怕营长、团长都死了,我这个旅长也会顶上去!谁都不许退,给我打!” 宋一中也终于下定决心:“我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接受死于军法!恳求旅长再给我一次机会!” 郭汝瑰表示:“你要是能击退敌军,我就既往不咎!” 宋一中咬紧牙关,转头带着手下又杀了出去。 在郭汝瑰的果决和运筹之下,42旅竟在这滔天战火中站住了脚。后来他还曾在战中给霍揆彰写过遗书,表明了自己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决心。
1937年9月初,霍揆彰率14师反攻罗店,想派副师长接替作战不利的旅长,副师长面
曦月谈
2025-04-30 13:55:59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