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冬天,彭老总去世了,周总理连下三道死命令,4年后才知总理的高明之处。

平南 2025-05-07 12:48:18

1974年冬天,彭老总去世了,周总理连下三道死命令,4年后才知总理的高明之处。 周总理下的这三道命令让彭德怀元帅的骨灰盒在成都安安稳稳的保存了四年,四年后才举行了告别仪式。 彭德怀去世的时候周总理万分悲伤,因为他和彭德怀是生死战友,是交过命的好搭档。 周恩来和彭德怀同为开国元勋,他们两个相识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过后,红军开始了被动的长征。 1935年,周恩来和毛主席领导右路军越过草地朝着班佑和巴西进发,因为一路上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太多,所以周恩来意外病倒了。 此时彭德怀指挥的是红三军团,他率领部队把守着队伍的后方,为整个队伍保驾护航,草地上没有药物和新鲜的食物,周恩来的病情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连日的高烧让他的病情很快恶化,没过多久就转为了肝脓肿,身体异常虚弱,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当时的毛主席和周恩来就是队伍的主心骨,看着老搭档病的这样厉害毛主席十分焦急,但这片草地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就算部队快马加鞭也不可能马上走出去。 周恩来不愿意拖累部队的进度,于是他要求把自己放下来部队赶路要紧,毛主席肯定不愿意放弃他,这时候一直垫后的彭德怀也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于是他直接说了一个字:“抬”。 既然周恩来走不动,那就用担架把他抬出去,这个命令如果放在寻常环境中实施起来并不难,但这是在草地上,因为敌人的追赶和食物的短缺战士们早已经筋疲力尽。 最终这件事情交到了陈赓和迫击炮连身上,他们放弃了一些装备,轮流抬着病重到无法起身的周恩来前进。 川西北的草地和其他地方的草地还不一样,这里的气候十分恶劣,天气也变的很快,当时还刚好赶上了雨季,草地上一踩一个坑,行进过程有多么艰难可想而知。 当地的向导对这片草地都束手无策,战士们一不小心还会陷入沼泽中,彭德怀走在队伍的最前方,如果出现任何危险情况他都会第一时间排除。 打头阵的日子很辛苦,彭德怀对担架上的周恩来就越发想念,他恨不得马上让周恩来好起来然后帮他拿拿主意,但周恩来的情况一直都没有好转,好在他能坐起来和彭德怀说两句话了。 经过六天六夜的前进,周恩来被彭德怀带出了草地,两个人的生死情谊也就此结下,有了周恩来在一旁出主意彭德怀也自在了许多。 朝鲜战争爆发后,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和朝鲜军民携手抵抗美国侵略者,作为前线的指导员彭德怀的精神高度紧绷,这也就导致他的病情迅速来袭。 彭德怀左眉上长了个肿瘤,周恩来听说后不顾他的反对强行把他召回国住院治疗,彭德怀住院期间周恩来时常去探望他的情况,让他不要着急返回战场。 彭德怀康复之后在周总理的安排下他进入了统帅部,他肩负起了新的军事任务,这是新的开始,也是结束前的最后时光。 1967年,彭德怀生病住院周总理立马把他安排进医院治疗,那段时间周总理也身患癌症,但他依旧操心着老战友的事情。 在周总理和侄女的劝说下彭德怀终于同意动手术,但因为治疗的时间被耽误的太长,彭德怀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彭德怀火化的时候用的是假名字,而周总理单独见了保护骨灰盒的人,他说了三个要求,必须要认真看管,不允许更换骨灰盒,必须时常检查骨灰盒的位置,不允许出现差错。 这三个命令把彭德怀的骨灰盒完好的保存了起来,知晓真实情况的人并不多,而他们也在等着迎接的人到来。 四年后一切都尘埃落定,骨灰盒被运回北京举办了盛大的送别仪式,彭德怀元帅也终于可以入土为安了。 信息来源:彭德怀的骨灰盒是如何在成都隐姓埋名保存整整四年的?——文汇客户端

0 阅读:203

猜你喜欢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