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寻幽,重温往日。 山依旧是那座山, 路却换了新颜。 玉泉院依旧深幽, 百尺峡

在哪里呢 2025-05-07 17:38:12

华山寻幽,重温往日。 山依旧是那座山, 路却换了新颜。 玉泉院依旧深幽, 百尺峡千尺幢,已成了两车道。 二十里的山路, 回心石劝退了几人? 游华山,走西路, 赴一场山水人文之约, 让历史斑驳的记忆重现。 劈山救母的传说, 华山仙掌的美景, 就是一部雄浑的山水长卷。 西边的老路, 便是最耐人寻味的起笔。 这条被时光浸润的古道, 从玉泉院的晨钟暮鼓中舒展而来, 将千年人文与万仞险峰, 编织成独一无二的攀登记忆。 一、玉泉院:叩开华山的第一道门扉 晨光初绽时,玉泉院的青瓦朱栏已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迈入山门,一池碧水映着无忧亭的飞檐,恍若闯进一幅淡墨山水画。希夷祠里,陈抟老祖的卧像静卧千年,掌心纹路间似藏着道家玄机;山荪亭下,相传为老祖手植的无忧树正枝叶婆娑,风起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枕石漱流”的隐逸情怀。 Tips:不妨在石舫边稍作停留,看游鱼穿梭莲叶间,听泉水叮咚应和山风,让这份清幽先涤净都市的浮躁。 二、二十里山路:在绿意与石阶间丈量时光 出得院门,青石板路便一头扎进苍松翠柏的浓荫里。前十里路蜿蜒平缓,溪水潺潺相伴,偶见山民挑着竹担走过,竹杖叩石声惊起几只山雀。行至五里关,古老的关门如一位沧桑老者,拱卫着身后的险峻奇峰,门楣上“华山天险”四字已被岁月磨得发亮,却依然透着威严。 渐近青柯坪时,山路渐陡,石阶上的苔藓泛着湿润的绿意。抬眼望去,远处的回心石已隐约可见——那是一块形似巨桃的磐石,相传无数旅人至此望峰却步,故得此名。此时双腿或许已灌了铅般沉重,但山风送来松涛阵阵,又教人忍不住拾级而上。 三、险关叠嶂:征服百尺峡与千尺幢的战栗与荣光 过了回心石,真正的“华山天险”才拉开序幕。百尺峡的石阶近乎垂直,两侧峭壁如刀劈斧削,仰头望去,云天只余一线。手攀铁索向上,掌心渐渐沁出汗来,每一步都需全神贯注,却又忍不住在喘息间偷瞄脚下——云海翻涌处,方才走过的山路已如细链蜿蜒在苍翠之间。 千尺幢更是惊心动魄。这条嵌在陡峭崖壁上的隧道式石阶,共370余级,石阶窄处仅容半足,铁索冰凉刺骨。下行的游人需面壁贴腹,上行的人则需手脚并用,真正应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古语。当终于跨过幢口的“太华咽喉”石坊,回望来路,冷汗与豪情在胸腔里翻涌,竟分不清是累是喜。 四、为何偏爱西路?因为山水皆有故事 有人说,乘索道直上北峰省时省力,可我独爱这西路的“慢”与“险”。慢,方能在玉泉院的碑刻里读懂华山的文脉;险,才能在铁索与石阶的咬合间,真切触摸到“奇险天下第一山”的魂魄。当你在百尺峡气喘吁吁时,不妨想想,千百年前的采药人、朝圣者,也曾以同样的姿势丈量过这片岩壁;当你在回心石犹豫时,不妨听听风里的 whisper——那些半途而返的人,永远无法知道,转过千尺幢的转角,东峰的日出有多震撼。 后记: 下山时,暮色已染透峰峦。回望玉泉院,灯火星星点点,恍若尘世与仙山的分界。这条西路或许不是最便捷的,但每一步都刻着“值得”——为古观的烟岚,为石阶的苔痕,为险关的战栗,更为征服自我的酣畅。若你下次来华山,愿你也能放缓脚步,从玉泉院开始,走一程“慢”路,赴一场与山水的深交。

0 阅读:1
在哪里呢

在哪里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