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17日上午12时,一辆高级轿车行驶到愚园路和地丰路交界处时,车速减慢下来,突然,一颗子弹穿透了后排右侧的窗玻璃。 车内的人头部中枪,他大叫了一声,吓得司机一脚踩死了刹车,抱着头伏下身子。这时,不远处的一棵大树后,闪出一个枪手,迅速逼近车辆。 车门推开时血已经浸透了真皮座椅,中枪的汪伪政府财政部长周佛海瘫在座位上抽搐。枪手握着勃朗宁冲过来补枪,谁料车里突然甩出个铜制烟灰缸,直接砸中他手腕。司机老张原来是个练家子,抄起备胎扳手就跟刺客扭打成一团,街角馄饨摊底下居然又冒出两个接应的,这场面比虹口市场的活鱼摊还热闹。 这事儿有意思的是,当年报纸都说周佛海是"抗日义士铲除汉奸",可翻开档案就露馅了。刺客身上搜出的不是重庆政府的委任状,倒是带着日本宪兵队的通行证。后来解密文件显示,这场刺杀压根不是锄奸行动,根本是日伪内斗的狗血剧——周佛海想背着日本人倒卖军粮,惹毛了梅机关的实权派。搞不好那颗子弹,还是从三菱重工的军火库里流出来的。 要说历史最会开玩笑,周佛海挨了枪子儿愣是没死成,脑壳里嵌着弹片继续当他的大汉奸。倒是那个抡扳手的司机老张,解放后在上海弄堂口修自行车,街坊邻居都不知道他当年单手接过刺客的子弹。历史书总爱把刺杀包装得热血沸腾,真相往往裹着层黑市交易的馊味儿。 有人翻出巡捕房记录抬杠:当天中午愚园路根本没有馄饨摊出摊,接应的刺客怎么藏?合着那些"热血青年突袭汉奸"的细节,八成是后来添油加醋的。更绝的是周佛海本人回忆录里写,那天他原本要去百乐门见个日本艺伎,临时改道反而撞上枪口。你看,历史关键时刻经常跑偏的,不是啥民族大义,多半是桃色纠纷。
1941年6月17日上午12时,一辆高级轿车行驶到愚园路和地丰路交界处时,车速减
三分的戏说
2025-05-10 09:51:00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