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地滑摔倒如何证明未尽提示义务? 很多人觉得在饭店摔倒了就该店家赔钱,可法律看的不是同情心,而是实打实的证据链。 所谓“地滑”二字,重点从来不在水渍有多反光,而在店家有没有把“小心地滑”这句话刻进经营细节里。 2022年北京的张女士在海底捞等位时,踩到洒落的酸梅汤滑倒骨折,医药费花了5万多。 张女士向火锅店索赔时,店家主张每小时都有拖地记录,而且现场有“小心台阶”标识,拒绝赔偿。 监控显示酸梅汤洒落23分钟无人处理,安全警示牌放在五米外的收银台侧面。 最终法院认定商家未及时清理,而且警示不到位,判赔全部损失。 《民法典》第1198条规定:宾馆、商场等经营场所的经营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及时消除危险不是看拖把抡得多勤快,而是看风险存在时长。案例中,23分钟足够让酸梅汤变成“法律意义上的陷阱”。 而且,警示牌得让正常人不费劲就能看见。之前有店家把警示牌立在一米八的绿植后面,法院直接认定形同虚设。 案例中,牌子放在收银台侧面,法官现场实验发现,从摔倒位置要扭头90度才能看到,这就算没尽到提示义务。 很多商家拿《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当挡箭牌,出示每小时消毒记录。但如果清洁时间刚好卡在整点,例如11:07分洒水,下次清洁是12:00,这53分钟空档足够定责。 作为受害者,摔倒后,第一时间用手机拍照,脚下液体特写、周围全景证明无警示牌、店面环境等等必须记录下来。 其次别急着站起来,保持摔倒姿势等店员过来,用手机录下对方说的“马上处理”、“给您免单”等承认过失的话。 最后要查看清洁记录,重点看事发前后30分钟内的记录是否连贯,防止店家临时补填。 对于商家而言,警示牌一定要显眼,每50平米至少1个,高度在1.2至1.5米之间,晚上要带夜光。 清洁记录得有人有真相,每次清洁让顾客在记录本签字,更加可靠。监控镜头别当摆设,保留事发前30分钟录像,重点拍易洒水区域。 下次在餐馆看见水渍,先别急着跨过去,掏出手机那几秒钟可能值好几万赔偿金。而对商家来说,多放几个警示牌的成本,可能比赔一次骨折费用的零头都便宜。 说到底,安全不是靠运气,而是看谁把规则当回事。要知道,只有准备充分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餐厅地滑摔倒如何证明未尽提示义务? 很多人觉得在饭店摔倒了就该店家赔钱,可法
运良说是非
2025-05-11 11:02:39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