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叶问匆忙逃离大陆,身份神秘,闭口不谈大陆经历!震撼!当时,他连自己的妻子都没告知,直接在同事的警告下飞奔去了香港——因为那句致命的话:东江纵队回来了……
1950年早春的佛山码头,46岁的叶问攥着唯一一张赴港通行证,在汽笛声中混入逃难人群,他的警服口袋里还别着国民政府颁发的“甲种勋章”,但此刻这枚勋章如同定时炸弹——三天前,曾经的同事老张冲进他家,只说了句“东江纵队要清算了”,便让这位前佛山警察局代理局长瞬间脸色煞白。
十五分钟后,叶问带着大女儿登上开往澳门的渡轮,将妻子张永成和三个幼子留在佛山。这个决定,不仅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更让“咏春拳”的命运从此转折。
1893年生于佛山桑园望族的叶问,前半生交织着武术传承与政治漩涡,7岁拜入咏春宗师陈华顺门下,16岁赴港深造期间得遇梁赞之子梁璧,将咏春拳理提升至全新境界。
1926年,33岁的他出任国民政府花捐局要职,1946年升任佛山警察局代理局长,这段经历成为其人生最大争议点。
1946-1949年间,叶问的警队参与镇压佛山地区反政府武装,据《佛山党史网》记载,该时期当地确有数十名地下工作者遇害,但具体执行者至今无定论。
叶问之子叶准在2018年声明中强调:“父亲负责普通刑侦,从未参与政治迫害。”这种身份模糊性,恰是1949年后其仓皇出逃的核心动因。
促使叶问逃亡的关键,是1949年11月东江纵队改编的粤赣湘边纵队进驻佛山,这支曾在抗战中营救800余名文化名人的铁军,此时肩负肃清旧政权残余的使命,叶问的警界背景、地主出身及传闻中的中统经历,使其成为重点审查对象。 历史学者指出,东江纵队与叶问存在三重潜在冲突:叶家拥有佛山多处宅院田产,符合土改清算标准;其警队曾镇压过共产党外围组织;传闻其1939年参加国民党西南特训班,但无档案佐证。
这种危机在1950年初达到顶点——佛山开始登记国民党遗留人员,叶问的旧部接连被捕,其弟子郭富晚年回忆:“师父常说,武术家的手不该沾政治的血。”
抵港初期的叶问陷入人生至暗时刻,他化名“叶溢”,蜗居在深水埗4平米的板间房,靠教授饭店工会职工维生,1953年,李小龙拜入门下,成为转折点。
这个17岁少年不仅带来每月300港币学费,更以惊人天赋将咏春带向世界。
至1967年咏春体育会成立时,其弟子已超3000人,包括后来成为香港警务处长的李君夏,这种民间传播路径,意外使咏春避开同期大陆武术的政治化命运。
2008年《叶问》系列电影塑造的“民族英雄”形象,引发对其真实历史的激烈争论,关键争议聚焦于:
1972年叶问因喉癌去世时,咏春拳已传播至17个国家,其弟子梁挺创立的国际咏春总会,至今沿用他改良的“小念头”“寻桥”训练体系,在德国汉堡的咏春博物馆,陈列着他抵港时唯一的行李——一个装着木人桩图纸的藤箱。
用户50xxx66
有位朋友学南拳,他的师门上两辈还给老蒋当过待卫,广佛两地武术届民国时很多都受中统管辖,民国咏春三杰只有叶问跑路,其两人不照留在大陆
右脸左眼
所以,叶问一辈子从没打过日本人、他只打杀许多打杀日本人的东江纵队。
大漠 回复 05-16 04:38
架不住人家徒子徒孙多可以洗白
悟心
叶问电影拍的跟民族英雄一样。旧社会练武的大多就是护家看院的,要么充当保镖,真正顶天立地的很少,因为这些人更怕死。
山那边的云
不是李小龙,谁还记得他是谁啊!
砰砰
留在大陆,不死也残,不会有后来的发展
用户88xxx67 回复 05-16 05:22
拉的有账,手上有血!
用户12xxx02
有多处宅院田产,符合土改
弓长吉页
跟校长逃到弯弯的太多了,不止是不同拳种,更有理念不同的拳师,不如那种会点穴的,以致现在连中医都被人质疑,要不然金庸,梁羽生,古龙他们的小说里的大侠的功夫真的是他们编出来的?
用户97xxx39
长得就是一脸奸像[打脸][敲打][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