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为什么不可能回流美国? 道理其实挺简单——成本、产业链、劳动力这三座大山,早把这条路堵死了。 先说说成本。美国制造业工人平均时薪35美元,是越南、墨西哥等国的10倍以上。就拿苹果来说,要是把iPhone生产线迁回美国,光劳动力成本就得涨25%,再加上零部件进口关税,整机成本可能飙升超90%,售价直奔2500美元,消费者根本买不起。更要命的是,美国基建老化严重,电网、港口、公路都得花钱升级,可政府年年扯皮,修个机场都能拖十年,企业哪敢往里砸钱? 再看产业链。美国制造业早就不是当年的“全能冠军”了。一台iPhone700多个零部件,90%依赖中国及亚洲供应商,从OLED屏幕到电池模组,本土替代成本高得离谱。就算咬牙重建供应链,至少得花2000亿美元,还得等5年以上,这钱都够再造个苹果了。更尴尬的是,美国半导体设备、稀土加工这些关键环节,现在还得看中国脸色,想摆脱依赖?门都没有。 劳动力更是硬伤。美国制造业岗位从1980年的1900万缩水到现在的1200万,年轻人宁可送外卖也不愿进工厂。电子制造、精密加工这些技术活儿,熟练工人比大熊猫还稀有。就算企业想培训,美国职业教育体系又跟不上,培养一个合格技工得花好几年,黄花菜都凉了。 有人说,美国政府不是在砸钱补贴吗?可政策三天两头变,今天减税明天加税,企业根本没法做长期规划。再说了,华尔街动动手指头就能赚大钱,谁愿意辛辛苦苦干制造业?2023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才10.3%,连服务业零头都比不上。资本都是逐利的,与其在铁锈地带建工厂,不如把钱投进股市、楼市,来得更快更稳。 还有个关键问题——美国自己的后院都起火了。南方州为了抢生意,拼命压低电价、税收,提供免费土地,特斯拉、丰田这些大厂都跑去阿拉巴马、得克萨斯建厂。铁锈地带的工会还死抱着高福利不放,结果企业越跑越多,形成恶性循环。现在连美国教授都承认,制造业流失根本不是中国的错,而是自家各州“窝里斗”的结果。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不是在搞自动化吗?黑灯工厂、机器人总行了吧?可自动化虽然省人,前期投入大得吓人,而且跟创造就业的政治承诺矛盾。阿迪达斯在亚特兰大建的“快速工厂”,年产50万双鞋才用160人,根本解决不了失业问题。反观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智能制造成本比美国低得多。 更讽刺的是,美国的关税政策反而帮了中国大忙。本来企业想转移产能到印度、越南,可印度工厂良品率低5%-8%,越南又被加征46%关税,最后发现还是中国最划算。2024年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从开工到投产只用9个月,这种“中国速度”,美国拍马都追不上。 说白了,制造业回流美国就是一场政治秀。市场规律早就告诉我们,哪里成本低、效率高、供应链全,企业就往哪儿跑。美国要是不解决基建、劳动力、政策这些根本问题,就算喊破喉咙,制造业也回不来。历史趋势不可逆,这场“美国制造”的美梦,注定只能是黄粱一梦。
金灿荣教授分析:美国的如意算盘很可能是想利用90天的时间,加快储备一些物资同时找
【9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