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站出来了。小伙:强烈呼吁严查短剧,现在各种短剧和现实严重偏离太多了!不是

纸短情长啊 2025-05-27 15:09:58

终于有人站出来了。小伙:强烈呼吁严查短剧,现在各种短剧和现实严重偏离太多了!不是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就是富婆看上送快递的我!充斥着各种婚外恋、三角恋,甚至各种谋杀,动不动就几千万几个亿的,这会对年轻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信源:腾讯新闻——网络爽剧热播背后的隐忧 “自从看了短剧,总感觉一两个亿那都是小钱,每个月的零花钱不能低于300万,总感觉父母有什么事在隐瞒着我,我家肯定还有一个上市公司……”这样的独白,或许让不少人会心一笑,也可能在某个深夜触动过沉迷刷剧的神经。 这些曾经的网络段子,如今在无数短剧中轮番上演,从霸道总裁到逆袭登基,刺激着普通人的感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短剧观看人数已高达6.62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也从90分钟悄然攀升至101分钟,其中,18至40岁的人构成了观看主力。 然而,繁荣之下,一种不安也悄然滋生,有人甚至称之为“精神鸦片”。这究竟是危言耸听,还是必须正视的现实? 短剧的魔力,很大程度在于其“3分钟一个反转,5分钟一次打脸”的强节奏叙事,这让它迅速渗透进大众的日常娱乐。无论是996的打工人在通勤途中寻求“逆袭”的心理代偿,还是小镇青年在“草根崛起”的叙事中想象性地突破阶层,短剧似乎成了一剂万能的“精神解压剂”。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崔莉教授就指出,所谓爽剧,核心就是编织白日梦,生产者乐此不疲,受众也甘愿沉溺。不过,正如那位曾沉迷的小伙冷静后反思:“现在那个短剧啊都没眼看。” 除此之外,文学家莫言对网络短剧,尤其是 “霸总” 类短剧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指出,这类短剧在情节上高度模式化,如 “霸道总裁爱上我” 的套路屡见不鲜,严重缺乏现实逻辑与深度,让观众极易产生审美疲劳。 同时,内容低俗无趣,充斥着低俗擦边、混淆是非的情节,如不合理的情感设定与令人厌烦的台词,难以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提升。此外,短剧中扭曲的爱情观,如 “爱情就是占有” 等观念,与真正的爱情相去甚远。 莫言还强调,这类短剧对观众产生了消极影响。长期观看不仅不能给观众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实质性改善,反而会入侵观众的价值观,让思想变得贫乏。其 “短平快” 的叙事节奏和强烈的情绪刺激容易让观众陷入 “刷剧怪圈”,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这些负面影响,体现在对现实的极度扭曲。打开短视频平台,普通公司小职员瞬间被霸道总裁垂青,豪车名牌傍身,仿佛金钱万能。这些情节不仅缺乏逻辑,更严重脱离现实。 更让人忧心的是,短剧中频繁出现的婚外恋、三角恋等不良情感关系,以及动辄几千万几个亿的财富渲染,都在潜移默化地误导年轻人的价值观。 精神侵蚀之外,短剧的消费陷阱也让不少人叫苦。一位网友吐槽母亲:“买菜为3毛钱能砍价半小时,看短剧却眼都不眨就充值,前前后后花费已经上万元。” 这种“小额高频付费”模式,利用“首集0.99元”、“连续包月优惠”等设计,让曾经精打细算的长辈们在不知不觉中累积了惊人的娱乐支出。 虽然乱象频发,好在,短剧行业的野蛮生长并非无人监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下发《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对微短剧施行分类分层审核,并提出《微短剧要“爽”而有度》的管理提示,为行业划出红线。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陆先高对此表示,要着力提升微短剧作品的审美和价值内涵,果断剔除创作基因中的负面元素,转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 从最初的新鲜感到如今的普遍质疑,短剧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这些曾经带来短暂欢愉的“电子榨菜”,未来是会蜕变为真正的文化小点,还是会继续在低俗与媚俗的边缘试探,最终被用户和市场所抛弃?

0 阅读:2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