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果然来搅局了!咱们牵头搞的国际调解院马上要在香港签公约,5 月 30 号的事儿,结果印度突然急吼吼递了申请,说想加入。 这事儿其实一点都不意外,毕竟国际调解院是中国联合 19 个国家搞起来的,总部设在香港,专门用调解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这可是全球头一个专门干这个的政府间组织。这么个新鲜玩意儿,印度当然坐不住了。 不过说句实话,印度这时候申请,多少有点 “临时抱佛脚” 的意思。国际调解院从 2022 年开始筹备,到现在都快三年了,印度早干嘛去了?当初谈判的时候,印度连创始成员国都没混上,十个创始国里有印尼、巴基斯坦、塞尔维亚这些国家,就是没印度。 现在眼瞅着 60 多个国家都要签字了,印度突然跳出来说要加入,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可不少。 印度为啥突然想加入?说白了,就是怕被边缘化。国际调解院是中国主导的,而且特别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让印度觉得自己在南亚的 “老大” 地位可能受影响。 印度这些年一直想在国际上刷存在感,又是申请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是在金砖国家里折腾,可每次都有点 “雷声大雨点小”。 这次国际调解院要是成了气候,印度担心自己在国际争端解决这块儿没了话语权,所以赶紧来递申请,想掺一脚。 但问题是,印度的 “前科” 实在太多了。国际调解院有个 “议题闭环机制”,要求调解的时候不能扯别的事儿,就专注解决眼前的争端。 可印度在国际场合向来喜欢 “跑题”,以前在联合国、WTO 这些地方,印度代表经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动不动就把边境争端、贸易摩擦这些事儿混在一起说,搞得大家都很头疼。 要是让印度加入,国际调解院说不定就变成 “辩论场” 了,本来是来解决问题的,最后可能变成吵架大会。 还有,国际调解院要求成员国得有 “遵约文化”,说白了就是说话算数。可印度在这方面的表现实在不咋地。比如说,印度在国际投资争端里,经常拒绝执行对自己不利的裁定,还公开质疑仲裁机构的中立性。 2012 年,意大利两名军人在印度海域枪杀渔民,联合国开发署调解了三年,印度就是拖着不执行协议,最后还是世界银行出面才解决。 这种 “只说不做” 的态度,和国际调解院强调的 “承诺 — 履行” 闭环架构完全不搭调。 更关键的是,国际调解院的成员国权能评定是看 “案件贡献率 + 遵约历史”,不是看你国家有多大、多有钱。印度虽然是人口大国,但在国际调解这块儿几乎没啥贡献,既没当过第三方调解人,也没啥履约记录。 反倒是新加坡、挪威这些国家,虽然个头不大,但在国际调解里特别积极,所以在调解院里的话语权比印度还大。印度要是想加入,就得先补上这一课。 现在国际调解院刚成立,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稳定和效率。这时候让印度加入,很可能把水搅浑。中小国家本来就担心国际调解院被大国操纵,要是印度再进来添乱,那国际调解院的公信力可就悬了。所以,就算印度再怎么闹,短期内加入的可能性也不大。 不过话说回来,国际调解院也没把门关死。章程里留了 “后期扩员” 的口子,只要印度能证明自己真的改了,以后还是有机会的。但现在,印度得先过三关:法律履约信用、案件调解历史、第三方中立表现。要是印度还是老样子,光想着占便宜不想出力,那国际调解院肯定不会收。 总的来说,印度这次申请加入国际调解院,就是想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可自己的 “老毛病” 不改,就算进来了也待不长。国际调解院不是 “菜市场”,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得实实在在做事才行。 印度要是真想加入,先把自己的 “搅局” 习惯改了,多做点实事,别整天想着耍嘴皮子。只有这样,国际调解院才会考虑让它进来。
关于国际调解院,我有五个想不明白。第一不明白,国际调解院到底调解什么?是只调
【8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