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没标配激光雷达,谁就落后挨打
雷军再透露小米YU7价格汽场全开
下至10万级的零跑,上至25万级的小米,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选择标配激光雷达。
业内对智驾的发展路线主要划分为二:其一,纯视觉路线(以特斯拉为首);其二,激光雷达路线(以国产新势力为主)。
早在去年的时候,媒体舆论场上开始不断涌现关于“激光雷达无用论”的话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当时车企对激光雷达能力的开发确实稍显薄弱,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懂车帝做过一个测试,即在把激光雷达遮挡的情况下,车辆AEB等功能的测试成绩竟没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第二则是出于成本考虑,在价格战背景下,车企对车辆每部分的成本相当敏感。彼时一块激光雷达的价格大概还在大几千的水平,如果砍掉这部分成本则能让新车竞争力更上一个台阶。再加上龙头企业特斯拉开始坚定走纯视觉路线,逐渐摒弃雷达,这也给车企的变相降本提供了合理的理由。
不过,从物理特性上来讲,激光雷达还是存在不可替代性。比如在面对天气变化、桩桶等静物识别的场景中,纯视觉方案仍存在物理壁垒。在后续的一系列活生生的案例中,也让车企和用户意识到了这点。
当然,安全并非是唯一出发点。车企作为商业性企业,更多的可能还是出于性价比的考量。
纯视觉路线虽然从硬件上砍掉了雷达部分的成本,但背后需要巨额时间和金钱成本支撑,包括不限于算力、模型、路测等一系列项目的研发。
即使强如特斯拉,走纯视觉路线的Robotaxi也是在今年6月22日才刚刚面向公众开放。要知道2024年特斯拉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就有100亿美元,这比同年蔚小理三家的整体研发投入之和的两倍还多。
不过即使做到了这种程度,纯视觉方案的先天缺陷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在面对恶劣天气、静止桩桶等场景上,特斯拉能做的也只是把出现badcase的概率降低。
除了在硬件性能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外,激光雷达的价格也来到了甜点。
据了解,现在的激光雷达价格已经降到了1000余元的水平,用每台车千元的成本去换取更高的安全性能、相对低的研发成本、以及消费者的认可度,这笔账车企还是能够算清楚的。
在今年2月份比亚迪提出智驾平权的时候,我曾策划过一场关于“智驾”的直播,涉及的嘉宾包括智驾供应商、智驾测评方、媒体研究员。其中有一个话题是关于未来智驾路线的讨论,几位专家就曾给出的结论:激光雷达方案没道理不成为主流。原因非常简单,激光雷达能提供安全下限,当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其性价比就体现出来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时至今日诸多新车开始将激光雷达列为标配,比如理想L系列的换代版本,再比如明星车型小米YU7……
所以,无论是从行业发展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激光雷达于新能源车来说,未来可能会成为像“安全带”一样的配置,以后的新车谁没标配激光雷达,谁就要面临落后挨打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