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000解放军被三万敌人包围,为了不泄露机密,旅长下令烧毁全部文件,并准备进行殊死一战。万分紧急之时,一位地主突然站出来:“慢着,我能帮你们突围!”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6年盛夏,中原大地蒸腾着热浪。 吴诚忠带着六千解放军战士刚进麻城宋埠镇,就被三万多国民党兵围得铁桶似的。 战士们默默烧着文件,刺刀在烈日下泛着白光。 突然镇口传来吆喝:"劳军喽!" 几车西瓜被个穿绸衫的老者推进来,他抹着汗对吴诚忠抱拳:"在下胡之杰,想请长官让乡亲们先撤。" 更叫人吃惊的是,这地主老汉转头竟往国民党军营走去,临走留句话:"我找老部下叙旧,保管给队伍轧条活路!" 胡之杰前半生压根不是庄稼人。 早年在安庆开私塾时,学生都叫他"胡板子",戒尺打得虽狠,《满江红》却教得最带劲。 1937年卢沟桥炮响,三十五岁的教书匠把戒尺劈成两截。 妻子攥着断尺追到江边,只见他背着包袱混进川军壮丁队,包袱皮里还裹着半部《孙子兵法》。 这个戴着近视镜的新兵蛋子,头回打仗就闹了笑话:听见炮弹呼啸不找掩护,反而掏出本子记抛物线! 可半年后夜袭鬼子据点,正是他提出的"火把疑兵计"让队伍零伤亡拿下碉堡,从此得了新绰号"胡师爷"。 在川军127师当参谋那些年,胡之杰的灰布军装永远比别人干净三分。 别人缴获东洋烟,他专搜日军文件袋,有回破译的密电让师部躲过轰炸。 1943年鄂西会战,他带着火牛阵夜袭的计策直闯师部,警卫员差点把这个文弱书生当奸细毙了。 等战报传到重庆,老蒋亲自签发嘉奖令时,报纸上登的却是黄埔系将领的名字。 当时在国防部存档的原始战报里,胡之杰的签名被墨水污了大半。 日本投降后,黄埔系军官接管了127师。 新师长在欢迎宴上笑呵呵拍胡之杰肩膀:"胡高参读那么多书,不如解甲著书嘛!" 他当真递了辞呈。返乡时除了两箱兵书,只带着被硝烟熏黄的岳飞像。 有老部下偷塞给他两支美制手枪,他反手送了乡里民兵队。 当了解放军"统战对象"后,他院里的谷仓成了秘密联络点,国民党保长来催军粮时,老地主拄着拐杖直咳嗽:"老总见谅,今年虫灾呐..." 所以当枪炮声在宋埠镇炸响时,胡之杰掀开地窖,拎出半扇腊肉就往火线上冲。 他认准了包围圈东翼的军官。 那正是他当年的警卫员祝顺鲲,如今扛着少将军衔。 两人在战壕里相见的场面很奇特:地主老爷拍着国军少将的肩章笑骂:"浑小子当年偷我烟抽,现在出息了啊?" 突然压低嗓子:"山那边有你们六个炮兵观测组,信不信老子一锅端?" 其实观测组是胡之杰猜的,但他看见祝顺鲲的望远镜带泥印,立刻补了句:"鞋上沾的红土,只有鹰嘴崖有。" 胡之杰接着掏出封信:"你家营盘胡同的老娘托我捎话..." 这话戳了心窝子。 国军参谋长傅翼是他黄埔同期同学,老胡从怀里摸出张照片,上面两个青年在江边搭着肩膀。 最终达成协议,国军往东让出豁口,但解放军得放几枪做样子。 更妙的是胡之杰要了纸笔,当场写份"伏击失利报告"让国军拿去交差。 六千多人撤出后,吴诚忠派人送去二十根金条谢礼。 胡之杰退回金条,只要了件礼物:钉满弹孔的解放军军旗。 这面旗后来被老汉藏在神龛里,上面针脚细密地补着岳飞的词:"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主要信源:(富平检察——《1946年,6000名解放军被3万敌军包围,一地主:我一人就可退敌》)
1946年,6000解放军被三万敌人包围,为了不泄露机密,旅长下令烧毁全部文件,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7-03 22:14: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