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八路军干部被伪军便衣队五花大绑,要押进城审问。谁知,刚走到城门口,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7-04 18:43:38

1941年,一八路军干部被伪军便衣队五花大绑,要押进城审问。谁知,刚走到城门口,突然,一小脚妇人窜过来,伸手拦住去路:“放了他!”伪军一瞪眼,拔出枪:“你不想活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1年,山东莒县城门口杀机四伏。 伪军押着五花大绑的八路军干部邢洛川,正欲送入虎口。 就在入城的一瞬,一个年约四十、裹着小脚的农妇马宗英猛然冲出人群,拦在路中。 “放了他!”声音尖锐响亮。 伪军头目恼怒拔枪,枪口直抵马宗英胸口:“找死?” 马宗英毫无惧色,挺直腰板怒斥:“乱抓人还敢动枪?打啊!有种打死俺!” 这不要命的气势竟一时镇住了伪军。 认出来人是本地卖馒头的“马嫂子”,伪军头目语气稍缓:“马嫂子别闹!这是八路探子!让皇军知道可了不得!” “胡扯!他不是八路!他是俺亲弟弟!” 马宗英放声大哭,悲痛欲绝,“俺苦命的弟弟啊!你咋就被冤枉了…” 伪军头目疑道:“亲弟?他说话明显不是本地口音!” 马宗英边抹泪边急中生智:“兵荒马乱的年月,俺娘逃荒到北乡生下了他!这才刚回来寻亲,口音哪有那么快就改得过来哟!” 情急之下编造的谎话听着却也连贯。 这番辩白让伪军一时难辨真假。 趁他们犹豫,马宗英立刻换上笑脸说情:“老总们行个好!放我弟弟吧!改天请你们喝酒!” 一边说一边快步上前,紧紧抓住邢洛川胳膊,半哀求半强硬地将他迅速拽离险地,直奔自己家中。 刚进家门,惊魂未定的邢洛川紧握马宗英的手,哽咽道:“大嫂!救命之恩!谢谢您!” 原来马宗英正是他要联系的八路军地下交通员。 若非她当街豁命“认亲”,自己已入魔窟。 这位临危不惧的农村妇女马宗英,生于莒县农家,旧时代的裹脚陋习让她步履艰难。 1937年抗战爆发,她的丈夫为抗日捐躯。 丈夫的牺牲点燃了她对日寇的深仇大恨。 为了报仇,为了将侵略者赶出家园,她毅然加入八路军,成为独立营一名穿梭在敌人眼皮底下的地下交通员。 城门口的紧急营救,展现了她过人的胆识和对敌经验。 正是这份不起眼的小脚农妇形象,成了她绝佳的掩护。 她以卖馒头为业,推着车子走街串巷,逐渐与城门伪军、街头汉奸混熟脸,借机刺探情报。 谁也不会怀疑这个操心柴米油盐的“马嫂子”,竟是八路军的耳目。 1943年酷夏,马宗英接到一个艰巨任务。 将八路军劝降信和传单送入戒备森严的日军莒县司令部。 这里围墙高筑,壕沟环绕,铁丝网密布,哨卡重重,盘查极严,堪称龙潭虎穴。 经过反复侦察,马宗英将目光投向了一个特殊人物——郭民强。 郭曾是她的老邻居,现任日军司令部内勤翻译。 一天,马宗英备酒菜请他到家中。 酒过三巡,马宗英面露难色:“老郭,俺有个难处,娘家人捎点东西,非要送进皇军司令部。俺一个妇道人家,门都摸不着…你能帮帮忙吗?” “东西”二字透着蹊跷。 郭民强脸色骤变,心知肚明绝不简单。 他沉默不语,内心剧烈挣扎。 马宗英决定摊牌:“实话跟你讲,捎东西的是俺干八路的兄弟!你是明白人,鬼子待不长!今天帮八路军一把,就是给你自己留条后路!” 郭民强额头渗汗,双手微颤。 想起与马宗英往日情分,掂量自身汉奸身份的前途… 最终长叹一声:“唉…好吧!这东西…我今晚找机会带进去!” 当夜,郭民强利用身份进入司令部。 他瞅准时机,在厨房制造了小范围混乱吸引注意。 趁乱,他将藏在衣服里的劝降信和传单,快速塞进了伪军大队长的办公桌上。 翌日,伪军大队长见到桌上的“八路传单”,魂飞魄散,慌忙上报,司令部顿时陷入一片猜疑与恐慌。 马宗英的故事是隐蔽战线上的传奇。 她并非战场杀敌的勇士,却凭借惊人的勇气、无匹的智慧和对家国的赤诚,在敌后顽强战斗,一次次为抗日事业传递信息、营救同志、打击敌人。 她无声的坚守与付出,是那座硝烟弥漫年代里,筑起民族希望的无名丰碑。 主要信源:(《山东抗日根据地交通站档案》)(《莱阳县志·人物卷》)

0 阅读:0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