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把国务院发的奖金全垫进女高学费了。她年薪8.4万,国务院、总工会给的100多万奖金,一分没留,全投到华坪女高 信源:张桂梅的希望之光,照亮孩子的追梦人生 - 光明网 在云南华坪,有这样一位校长,名叫张桂梅。她身上有一个奇特的矛盾:论身家,各项奖金加起来超过百万,可她过得比谁都“抠门”;论身体,多种疾病缠身,却偏要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的路。 这位被人戏称为“铁公鸡”的校长,年工资不过八万四,但国务院、总工会等单位颁发的奖金却高达百多万。 这笔巨款,她分文未取,连同自己的养老钱,一并转入了华坪免费女子高中的账户。有人不解,问她图什么。她只是搓搓手,笑着说:我就爱看娃娃们读书。 这句简单的话,背后却是对世俗财富观的一种无声颠覆。当许多人把财富等同于大城市的房产,甚至一个“厕所”的面积时,张桂梅却用这笔钱,为1804名贫困女孩换来了踏入大学的机会。 在她看来,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给孩子们换张书桌、换本好书,就是它最大的价值。 而她对自己的吝啬,也到了极致。常年穿着洗到发白的旧衣服,袖口磨得起了球,外套上总沾着粉笔灰。有人劝她换件新的,她总摆摆手:能穿就行,讲究那干啥。 吃饭也简单,一个搪瓷碗,装着和学生一样的土豆丝炒肉、半根玉米,就是一餐。她的手机还是几年前的老款,屏幕裂了,用透明胶粘着继续用。 可是,这份“抠门”从未施加于学生。有学生冬天连双像样的鞋都没有,她当天就坐班车去县城,跑了三家店,挑了双最厚实的棉鞋,自己还倒贴了200块钱。 学生买不起教材,她二话不说就垫付。有家长带来自家攒了半年的32个鸡蛋来感谢,她转头就煮成茶叶蛋,分给了全班同学。 就连毕业的学生给她买来新衣服,她也硬塞回去,嘴上说着“给我不如给妹妹们买本资料”,可一转身,又偷偷用自己刚领的补贴,给食堂加了两筐鸡蛋。 这份慷慨,代价是她自己的身体。她身患关节炎、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床底下堆满了各种止疼药瓶子。 可即使疼得直不起腰,她也雷打不动,每天凌晨五点就拿着喇叭,一瘸一拐地挨个宿舍喊学生起床;深夜十二点,校园里也总能看到她巡查的身影。 说到底,她所做的一切,是想让教育回归其最根本的价值。在中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高,她用最严苛也最充满力量的方式告诉山里的女孩们: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她常说,这些娃娃有的连县城都没去过,必须让她们知道,山外面有更宽的路。学生们也争气,深知每张课桌都浸着校长的血汗,天不亮,教学楼里读书声就能震得窗户嗡嗡作响。 这样的付出换来了惊人的回报。华坪女高本科上线率连续十年超过90%,甚至高于许多省会重点中学,这无疑是对“读书无用论”最响亮的一记耳光。 这些年,1800多名女孩从这里走出大山,成了医生、教师、军人,有的甚至选择回到家乡支教。这便是张桂梅用生命拼出来的回响。 但感动之余,也有人不免担心张桂梅退休之后,华坪女高会失去她原有的“特色”。但有一位被寄予厚望的年轻教师——周云丽,她是最有可能成为张桂梅校长接班人的候选人。 周云丽是华坪女子高中的首届毕业生。她来自一个贫困的山村家庭,母亲早逝,父亲残疾,家庭的重担早早地压在了她稚嫩的肩上。 然而,正是在张桂梅创办的这所免费女子高中,她获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2012年,周云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 毕业后,她本有机会在城市里过上安稳的生活,但当得知母校缺数学老师时,她毅然放弃了编制,回到华坪女高,成为一名收入微薄的代课教师。 周云丽的教学之路充满了艰辛。她每天清晨六点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晚上十点还在走廊里备课。她的手因长期写板书而肿胀,关节磨出了茧,但她从未有过一丝抱怨。 她所带的第一个班,数学成绩原本全县倒数,但她硬是带着学生们一题一题地啃,最终高考时数学平均分提高了30分,几名学生冲进一本线,创造了全校的“奇迹”。 周云丽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她传承了张桂梅校长的精神。她每年都会从微薄的工资里捐出一部分钱给母校 如今,张桂梅校长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周云丽依然坚守在华坪女高,继续传承张老师的精神,为山区的女孩们点亮希望的灯。
张桂梅把国务院发的奖金全垫进女高学费了。她年薪8.4万,国务院、总工会给的100
木乔简科
2025-07-04 14:37:18
0
阅读: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