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于凤至和女儿在美国别墅的合影曝光,她满头白发,脸色憔悴,眼神空洞得像

养狗的一天 2025-07-05 11:58:54

1988年,于凤至和女儿在美国别墅的合影曝光,她满头白发,脸色憔悴,眼神空洞得像看透了一生的苦。她这一生,把自己给了张学良,把孩子埋进了异国土壤,到头来连墓地都没能挨着他。 她那张照片,是1988年拍的,地点在美国洛杉矶比弗利山庄的别墅里。照片里的她坐在轮椅上,长女张闾瑛站在她身边。 那天阳光很好,可她的眼神却一点都不亮。满头白发,神情憔悴,像是刚刚走过一场很长的风暴。她的手里握着一本旧书,身后的玫瑰花开得正好,可她的脸上,看不到一点喜悦。 那一年,她已经91岁了。她的一生,几乎没有一天是轻松的。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位老太太是谁。 她曾是于凤至,张学良的妻子,是张家的大少奶奶,是三子一女的母亲,是一个独自在异国他乡苦撑半生的女人。 1916年,于凤至还不到20岁,跟随父亲的安排嫁入张家。张作霖一手促成这桩婚事,说到底,是政治联姻。 于凤至长得端庄,家世也好,正是张家需要的门面。婚礼办得体面,她也在婚后很快生下第一个孩子,张闾瑛。那个时候的她,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一段人生。 张学良年轻气盛,风流成性。赵赵一荻的出现,几乎打破了她对婚姻的所有幻想。可她没有闹,也没有走。 她曾为赵一荻安排住所并抚养其子,展现出大家风范。她设下三条底线,不进帅府、不公开、不姓张。 表面上是妥协,其实是她在为自己和孩子们争最后的尊严。她甚至亲自为赵四安排住所,不是因为她心甘情愿,而是她太清楚,她不能输,她还有四个孩子。 可是命运并不因为她的忍让而放过她。她的大儿子张闾珣,在英国留学时遭遇德军空袭,头部中弹,从此落下严重后遗症。 她带着他辗转求医,最后还是在1954年不得不亲手把他埋在伦敦。那一年,她自己正接受癌症治疗,一边在医院化疗,一边安排儿子的后事。 她的二儿子张闾玗,在美国遭遇车祸,双腿骨折,留下一身残疾。 1958年,他在赴美就医途中病逝,年仅40岁。她的三儿子张闾琪,早在10岁那年患肺结核去世,连成人的机会都没有。四个孩子,三个早逝。她一口气都没叹出来。 1940年,她积郁成疾,乳腺癌确诊。医生建议回美国治疗。她去了,但她走得不情愿。她知道,走了这一趟,很可能就再回不来了。 在美国,她为支付医疗费、子女教育费和营救张学良,靠着自己学股票、炒地产,在华尔街杀出一条路。 她用这些钱,给自己和孩子们买房,也特意购下了那栋别墅,她一直希望张学良有朝一日能来美国,这房子就是为他准备的,甚至预留了房间并装修成中式风格。 可这个愿望,她等了一辈子,也没能等到。1964年,因宋美龄以“基督徒一夫一妻制”为由施压,张学良被迫在于凤至和赵一荻之间做选择。 于凤至为了成全张学良受洗,签下了离婚协议。她知道自己是被当成了筹码,可她还是签了。她说:“只要他好,我什么都可以不要。” 于凤至这辈子,从来没赢过张学良,可她从来没输过自己。晚年,她独居洛杉矶,身边只剩下大女儿张闾瑛。 每个周末,她都会让女儿推着她去玫瑰园散步。有一年下着大雨,她坚持要去墓园,说要看看那两座空墓。 她指着其中一座说:“右边是你爸的。瑛儿,等我走了,你要每年清明来添土。” 她的墓就在那边,墓碑上刻着“张于凤至”。右边空着,那个位置她留了一辈子,最后也没等来。 1990年,她在洛杉矶病逝,终年93岁。她走得很安静,只对女儿说了一句话:“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 后来,张学良在夏威夷去世,和赵四小姐合葬。两人墓碑并列,面朝太平洋。而于凤至预留的那块墓地,永远空着。 1988年的那张照片,是她最晚的一次公开露面。她没说话,只是靠在椅子上,看着镜头。她的眼神里没有怨,也没有怒,只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 这一生,她为张学良倾尽所有。她成全了他所有的选择,却失去了自己的归宿。 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写回忆录。她只在一封给女儿的信里写道:“妈妈这一生,没有一天是为自己活的。可我不后悔。”

0 阅读:529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6

用户10xxx16

3
2025-07-06 12:25

固然张和赵合葬,张这是左右都不好分。丢弃赵也不合适,这于到老,还是大奶奶,也没赶出张家,赵还是没有进门。虽有这个基督家庭,和蒋美相似,给实质性的姨太太上位合理的名分。于这一生太不容易。要多活几年团聚一下多好。

猜你喜欢

养狗的一天

养狗的一天

喜欢狗狗的请关注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