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5个日本兵被八路军堵在窑洞里,他们拒不投降,没曾想八路军指战员曾美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7-05 17:53:41

1943年,15个日本兵被八路军堵在窑洞里,他们拒不投降,没曾想八路军指战员曾美大手一挥:“省些子弹,把他们活埋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3年7月7日,山西崞县西头村。 三千多名群众和干部齐聚于此,庆祝卢村桥事变六周年及不久前一场地道战的胜利,气氛热烈。 就在大会即将开始时,“砰!砰!” 村头两声枪响划破喧闹——这是哨兵发出的敌袭警报! 时任晋绥军区第十九团团长的曾美(1914年生于江西兴国贫农家庭,原名曾昭泰),拥有丰富斗争经验,反应极快。 他跃上临时戏台主席台,果断下令:“4中队!速堵村东口!绝不许敌人进村!其余人立刻隐蔽!指挥小组跟我来!” 人群迅速疏散,战士各就各位。 兴国是著名革命老区,23万人口中5万多人参加革命,牺牲烈士逾2万3千人。 曾美16岁参军(1930年),长征中两位兄弟先后牺牲,另一位兄弟掉队病故,他本人历经十数年对日斗争考验。 此前,狡猾的日军特务头目山夏在同川建立情报网,严重威胁抗日力量。 曾美决心除掉他。 但山夏极其谨慎,常规行动难以奏效。 利用山夏痴迷研究中国地雷的特点,曾美团队设计了一枚特殊“硫酸地雷”:其拉绳、撞针、雷管均为假象。 真触发机制在于内部硫酸与特制纸的化学反应。 当雷体被倾覆再打开盖子接触空气时即刻爆炸。 他们瞅准时机,故意在田间“遗落”一枚伪装不全的“地雷”。 山夏果然上当,将雷带走研究,开盖瞬间被炸死。 回到1943年7月7日清晨。 日军趁黎明前黑暗发动偷袭,企图打乱集会。 战斗打响,从清晨激战至下午。 曾美指挥部队结合村庄地形顽强阻击,在战士英勇战斗和后续民兵支援下,日军溃退。 最后剩十余名日军被逼退包围于刘河底村一个窑洞内。 这孔窑洞是村民避难所,结构复杂(有内室、水缸),仅一狭窄入口,易守难攻。 残敌据险死守,向外放冷枪,拒不投降。 曾美率部包围窑洞,尝试多种方法。 劝降,无效。 手榴弹攻击,因窑洞内部弯曲有隔间,爆炸效果差。 火攻/烟熏,洞深且有储水缸,效果不佳。 每次尝试均遭敌冷枪还击,造成我方伤亡增加。 天色渐暗,战斗已持续十数小时,战士们疲惫不堪。 僵持下去,对我方极为不利:强攻恐致更多牺牲,拖延或给敌人夜遁或反扑机会。 洞内日军凭险顽抗,投降无望。 曾美深知日军凶残及战场残酷(1941-1944年任团长期间,他在河北、山西艰苦作战,多次负伤,最重一次头部中弹,弹片终生未取出)。 他必须为战士生命负责。 审时度势,他做出了一个在当时极端环境下别无选择的沉痛决定:封堵窑洞,彻底困死敌人! 此建议获县委和在场干部群众支持。 命令下达,疏散的群众和村中青壮年迅速响应,纷纷取来锄头铁锹等工具。 在战士火力掩护下,怀着对侵略者的仇恨,众人将泥土、石块疯狂倾泻向窑洞口! 洞内日军惊恐尖叫、射击,但徒劳无功。 洞口光线迅速消失,在极短时间内被完全严实地封死填平。 叫喊声、枪声在泥土隔绝下归于死寂。 曾美团长在1943年7月7日窑洞前所做的决断,是面对死守顽抗、持续造成伤亡且拒不投降之敌,在特定战场环境下保护有生力量、减少不必要牺牲的现实选择。 此役胜利重挫日军气焰,保卫了根据地,展现了曾美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卓越的战场应变能力。 主要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曾美:百岁将军 传奇一生》)

0 阅读:0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