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4岁赖宁因救火不幸牺牲,然而三十年过后,照片被学校摘下,雕像被拆除

紫韵流香梦幽情 2025-07-05 20:09:25

1988年,14岁赖宁因救火不幸牺牲,然而三十年过后,照片被学校摘下,雕像被拆除,就连英雄的事迹被教科书删除,这究竟是为什么?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8年3月13日,石棉县海子山因为电线短路突发大火。 一时之间,在风的“助力”下,火势迅速蔓延。 从山上到山下,都被烈火包围。 山上的森林资源、石油公司的油库等都面临着巨大威胁。 消防迅速赶来,附近的居民也都自发加入到救火的行列中。 火灾发生之后,15岁的赖宁发现火情。 他来不及告诉卧病在床的母亲,立即冲了出去。 他和小伙伴们用树枝灭火。 但是,火势实在是太大,他们几个人的力量完全是杯水车薪。 随着火势的不断蔓延,为了不伤害到百姓, 当地领导下令,老人、妇女、儿童立即乘坐大巴车转移到山下。 赖宁就在第一批转移的人员中。 可是,看着这一直扑不灭的大火,他心急如焚。 一阵风刮来,原本已经被熄灭的地方死灰复燃。 在风力的作用下,大火越烧越旺。 赖宁实在是坐不住,直接下车朝着火场奔去。 转移到安全地方之后,赖宁的母亲才发现他消失不见。 她了解儿子,知道他一定是返回去救火。 经过一天一夜的扑救,大火终于被扑灭。 赖宁母亲在人群中寻找,却始终不见赖宁的身影。 在众人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在火势最大的地方找到了列宁的遗体。 他左手抓着一棵树, 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 看到这一幕,在场的人无一不为之动容。 赖宁能做出这样的行为,其实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因为在平时,他就是一位非常有责任感的人。 10岁那年,他就曾经向当地政府写信,要求大力打击大渡河的非法捕捞行为。 他在《保护森林》一文中曾呼吁人们要保护森林。 而赖宁也从自身做起。 有一次,他在做值日时不慎将一棵刚栽下的小数弄断。 第二天,他就从家里哪来的锄头和树苗,亲手又种了一棵。 不仅如此,他还在上面挂上了“爱护小树”的牌子。 每次春游结束的时候,赖宁都会对火灶再三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的火星都被熄灭。 赖宁不仅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他还很愿意帮助同学。 他有一位好朋友叫做王海。 王海的父亲早逝,一家五口人全靠母亲微薄的工资支撑。 为了给母亲减轻负担,王海的学习成绩不断下滑,这让赖宁非常着急。 他帮着王海一起做蜂窝煤炉芯售卖,还抽时间给他补习功课。 赖宁不仅人品好,学习成绩也非常好。 从上小学开始,他年年都能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 不仅如此,他还喜欢书法、绘画、打乒乓球、下象棋等,还多次在比赛中获奖。 可以说,赖宁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代表。 如果没有那场的大火,他将来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只可惜,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15岁。 赖宁牺牲之后,他被授予“英雄少年”、“光荣奋斗者”等荣誉称号。 国家教育委员会还号召各族少先队员向赖宁学习。 他的事迹登上了学生课本,不少地方还建起了赖宁雕像。 然而,近些年来,赖宁事迹被从课本中剔除,各地雕像也纷纷被拆除。 这是因为,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不断完善,以往的观念也在不断进步。 未成年人正是需要保护的时候,我们不提倡他们在自身安全都无法保证的情况相爱去见义勇为。 尤其是在火灾危险性很高的灾害面前,未成年人更应该是被重点保护的对象。 撤掉赖宁相关的文章、画像以及雕塑等,也是为了避免对未成年人产生误导。 赖宁是英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但是,见义勇为的前提,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主要信源:(中华英烈网——赖宁)

0 阅读:86
紫韵流香梦幽情

紫韵流香梦幽情

紫韵流香梦幽情